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是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独立社会团体法人,是专门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事业的民间非营利性公益组织。
目录
简介宗旨理事会组成章程
简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最早起源于中国麋鹿基金会。中国麋鹿基金会是由麋鹿重引进项目开始,该项目的背景是,1900年基金会标识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大肆劫掠,加之永定河水泛滥,使当时北京南郊皇家猎苑中世界上仅有的200多头麋鹿种群在中国消失殆尽。1901年,英国的贝福特公爵在欧洲先后收集了18头麋鹿,以半野生的方式集中放养在英国的乌邦寺庄园内,使得劫后余生的麋鹿小 种群得以生存繁衍。1985年5月,英国乌邦寺庄园主人塔维斯托克候爵为了表示中英友好,先后将38头麋鹿和部分赞助资金送给中国。使中国特有物种 — 麋鹿在国外漂泊100多年后重返故土。麋鹿重引进项目在当时的国家环保局和北京市政府支持下立项,并出资在北京南海子原清朝皇家猎苑原址辟地千亩,建立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即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和麋鹿博物馆。为了更好地配合麋鹿重引进工作,在时任政协副主席吕正操、包尔汉、钱昌照等同志的支持下,经时任国家环保局副局长金鉴明同志和时任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季延寿等同志努力,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科协批准成立了中国麋鹿基金会。中国麋鹿基金会成立后,积极面向全社会开展各项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到1993年,南海子麋鹿苑中的麋鹿已从38头繁育为200余头,成为仅次于英国乌邦寺庄园的世界第二大麋鹿种群,并在湖北石首的长江故道进行首次野生放养,并获得成功。现在麋鹿已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黄河两岸50多个放养点,实现了麋鹿回归大自然。国际动物保护组织公认中国麋鹿重引进项目获得成功,堪称世界物种重引进成功范例。
1992年联合国巴西世界环璄发展大会上签订了《生物多样性公约》,我国是签约国之一。会后,时任中国麋鹿基金会理事长的吕正操同志和一批专家认为麋鹿的重引进项目已获得成功,应将单一物种保护扩展为整个生物多样性保护,这将有利于与国际接轨,推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此建议经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同志批示,于1997年报中国科协批准,由国家民政部登记注册正式将“中国麋鹿基金会”更名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纷繁多样性和它们的遗传及变异,包 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人类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总目标是: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确保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实现生物资源的永续利用。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保障”。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在理事会和理事长张建民、胡昭广同志领导下,积极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通过多种渠道联络国内外热心生物多样性保护团体和各界人士,团结一大批从事生物多样性工作的专家,多方募集资金,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国内外学术交流、咨询服务、专业培训、共建示范基地、开展奖励等活动,为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随着全球经济形式的转变,绿色发展事业进程显著提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在绿色发展领域已显出独特的经济价值。开始引领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成为我国从现代化经济转型为生态经济的基础。为适应时代发展,2009年由胡德平、胡昭广同志共同提议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更名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2010年4月25日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第四次理事大会上,选举胡德平同志为理事长,同时一致通过胡德平、胡昭广同志的更名 提议。2010年11月更名申报得到国家民政部和中国科协的批准,胡德平同志随之担任“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第一任理事长。更名后,使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扩大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内涵与外延,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精神,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发挥积极作用。
胡德平同志近年来非常注重绿色经济发展。根据胡锦涛总书记泛长三角区域合作的概念,胡德平同志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泛长三角经济区的建设;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加台湾“绿色火车头6+1”具体构想,得到了大陆及台湾地区有识之士的赞许。随着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的工作平台开始运行,在胡德平理事长的《绿色火车头论》指引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将努力推动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新贡献。
宗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的宗旨:广泛动员全社会关心和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事业,保护国家战略资源,推动绿色发展事业,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人与自然和谐,构建人类美好家园。
理事会组成名誉理事长:吕正操、解振华、林丽韫、刘 恕、吴明瑜、郑一军、潘 岳、万本太名誉副理事长:王扬祖、陈健心、劳伦斯.罗、陈建伟、卢晓明、庄国泰、王立胜、段永基、高金素梅、王调军、李鸿源名誉理事:塔维斯托克候爵(英国)、豪兰特候爵 (英国) 玛雅·波依德女士 (美国)、八岛继男(日本)、罗博特·梅森(法国)创会理事长:张健民创会副理事长:金鉴明、季延寿创会理事:王献溥、汪松、王宗袆、宋世孝理事长:胡德平执行理事长:胡昭广副理事长:王礼嫱、张佐双、吴稼祥、金亦石秘书长:方运河常务理事:杨德宏、郭 栋、楼叙真、向 宏理事(按姓氏比画排序):王礼嫱、王丽水、方运河、卢晓明、刘培温、庄国泰、向 宏、李黎明、严 旬、季延寿、吴兆铮、吴稼祥、陈建伟、陈力群、杨德宏、张林源、张佐双、金鉴明、金亦石、胡德平、胡昭广、郭栋、楼叙真监事长:田小平副监事长:吕有珍监事:刘子琪、孙小梅副秘书长:胡京仁、张春芳
章程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基金会的名称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
英文译名为:China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Green Development Foundation ,简称CBCGDF
第二条本基金会属于公募基金会。本基金会面向公众募捐的范围是中国以及许可本基金募捐的国家和地区。
第三条本基金会的宗旨:广泛动员全社会关心和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事业,保护国家战略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人与自然和谐,构建人类美好家园。
第四条本基金会的原始基金数额为人民币800万元,来源于国内外捐赠。
第五条本基金会的登记管理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业务主管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第六条本基金会的住所:北京。
第二章业务范围
第七条本基金会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
(一)建立示范基地,组织与支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科研、科普活动,支持符合本基金会宗旨的技术开发;
(二)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组织与本基金会业务相关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及论坛;
(三)开展与支持本基金会业务范围的人员培训及业务咨询活动;
(四)组织奖励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绿色发展事业做出贡献的团体和个人;
(五)开展和资助符合本基金会宗旨的其他项目及活动。
第三章组织机构、负责人
第八条本基金会由5-25名理事组成理事会。本基金会理事每届任期为5年,任期届满,可以连选连任。
第九条理事的资格
(一)热爱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绿色发展公益事业,认同本基金会的宗旨,关心和支持本基金会的工作,并志愿为本基金会服务;
(二)具有在某一领域从事经营、管理或研究工作的经历,在本领域内有较好的业绩,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三)具有较强的公共利益责任,能依据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独立客观地参与议事;
(四)具有较强的议事、决策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五)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十条 理事的产生和罢免
(一)第一届理事由业务主管单位、主要捐赠人、发起人分别提名并共同协商确定;
(二)理事会换届改选时,由业务主管单位、理事会、主要捐赠人共同提名候选人并组织换届领导小组,组织全部候选人共同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
(三)罢免、增补理事应当经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
(四)理事的选举和罢免结果报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五)有近亲属关系的不得同时在理事会任职。
第十一条理事的权利和义务
(一) 理事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及表决权;
(二) 理事有权对会议提交讨论的文件草案或其它材料提出质疑,并要求秘书长或受委托起草该文件草案的起草者作出说明;
(三)理事有权调阅本基金会的有关文件,询查本基金会的有关工作情况,并有权向理事长提出召开临时会议或特别会议的建议;
(四)理事应当了解本基金会的宗旨和基金会开展各项活动和项目的运作方式,熟悉有关非营利组织的法律规定;
(五)理事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基金会章程,执行理事会决议,认真履行职责,维护本基金会的利益;
(六)理事应当按时出席理事会会议,并为议题准备意见, 积极提出相关建议或意见;
(七)理事应当了解本基金会的基本情况和需求,动员社会力量拓展资金来源渠道,为基金会及其各项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八)理事应当支持基金会的工作,与理事会秘书处建立良性互动关系。
第十二条本基金会的决策机构是理事会。理事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 制定、修改章程;
(二) 选举和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
(三)决定重大业务活动计划,包括资金的募集、管理和使用计划;
(四)年度收支预算及决算审定;
(五)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六)决定设立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
(七) 决定由秘书长提名的副秘书长和各机构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八) 听取、审议秘书长的工作报告,检查秘书长的工作;
(九) 决定基金会的分立、合并或终止;
(十) 决定名誉职务的设立和人选;
(十一) 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三条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理事会会议由理事长负责召集和主持。
有1/3理事提议,必须召开理事会会议。如理事长不能召集,提议理事可推选召集人。
召开理事会会议,理事长或召集人需提前5日通知全体理事、监事。
第十四条理事会须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理事会决议须经出席理事过半数通过方为有效。
下列重要事项的决议,须经出席理事表决,三分之二以上通过方为有效:
(一) 章程的修改;
(二) 选举或者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
(三) 章程规定的重大募捐、投资活动;
(四) 基金会的分立、合并和终止。
第十五条理事会应当制作会议记录。形成决议的,应当当场制作会议纪要,并由出席理事审阅、签名。理事会决议违反法律、法规或章程规定,致使基金会遭受损失的,参与决议的理事应承担责任。但经证明在表决时反对并记载于会议记录的,该理事可免除责任,理事会会议记录和纪要,应作为机构挡案长期保留。
第十六条本基金会设监事3-4人。监事任期与理事任期相同,期满可以连任。
第十七条理事、理事的近亲属和基金会财务人员不得任监事。
第十八条监事的产生和罢免
(一) 监事由主要捐赠人,业务主管单位分别选派;
(二) 登记机关根据工作需要选派。
(三) 监事的变更依照其产生程序;
第十九条监事的权利和义务
(一)监事依照章程规定的程序检查基金会财务和会计资料,监督理事会遵守法律和章程的情况;
(二)监事列席理事会,有权向理事会提出质询和建议,并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以及税务、会计主管部门反映情况;
(三)监事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基金会章程,忠实履行职责。
第二十条在本基金会领取报酬的理事不得超过理事总人数的1/3。监事和未在基金会担任专职工作的理事不得从基金会获取报酬。
第二十一条本基金会理事遇有个人利益与基金会利益关联时,不得参与相关事宜的决策;基金会理事、监事及其近亲属不得与基金会有任何交易行为。
第二十二条理事会设理事长、副理事长和秘书长,从理事中选举产生。
第二十三条本基金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 在本基金会业务领域内有较大影响,经验丰富、公正廉洁、作风民主;
(二) 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最高任职年龄不超过70周岁,秘书长为专职;
(三) 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四)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能担任本基金会的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
(一) 属于现职国家工作人员的;
(二) 因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刑期执行完毕之日起未逾5年的;
(三) 因犯罪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正在执行期间或者曾经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
(四) 曾在因违法被撤消登记的基金会担任理事长、副理事长或者秘书长,且对该基金会的违法行为负有个人责任,自该基金会被撤消之日起未逾5年的。
第二十五条担任本基金会副理事长或者秘书长的香港居民、澳门居民、台湾居民以及外国人,每年在中国内地居留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
第二十六条本基金会的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每届任期 5 年,连任不超过两届。因特殊情况需超届连任的,须经理事会特殊程序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职。
第二十七条本基金会理事长为基金会法定代表人。本基金会法定代表人不兼任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
本基金会法定代表人应当由中国内地的居民担任。
本基金会法定代表人在任期间,基金会发生违反《基金会管理条例》和本章程的行为,法定代表人应当承担相关责任。因法定代表人失职,导致基金会发生违法行为或基金会财产损失的,法定代表人应当承担个人责任。
第二十八条本基金会理事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 召集和主持理事会会议;
(二) 检查理事会决议的落实情况;
(三) 代表基金会签署重要文件;
(四) 审批日常工作所需的经费开支;
(五) 理事会赋予的其他权利。
本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在理事长领导下开展工作,秘书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本基金会日常工作,组织实施理事会决议;
(二)组织实施本基金会年度公益活动计划;
(三)拟订基金会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报理事会审批;
(四)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提议聘任或解聘副秘书长及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报理事会决定;
(五)接受理事会、监事会监督、检查,定期向理事会报告年度工作进展;
(六)章程和理事会赋予的其他职权。
第四章财产的管理和使用
第二十九条本基金会为公募基金会,本基金会的收入来源于:
(一) 组织募捐的收入;
(二) 国内外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自愿捐赠;
(三) 政府的资助;
(四) 投资的收益;
(五) 其他合法收入。
第三十条本基金会组织募捐接受捐赠,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符合章程规定的宗旨和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
第三十一条本基金会组织募捐时,应当向社会公布募得资金后拟开展的公益活动和资金的详细使用计划。重大募捐活动应当报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本基金会组织募捐,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摊派及变相摊派。
第三十二条本基金会的财产及其他收入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挪用。
第三十三条本基金会根据章程规定的宗旨和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使用财产。捐赠协议明确了具体使用方式的捐赠,根据捐赠协议的约定使用。
接受捐赠的物资无法用于符合本基金会宗旨的用途时,基金会可以依法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收入用于捐赠目的。
第三十四条本基金会财产主要用于:
(一) 直接用于与本会宗旨任务有关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绿色发展活动;
(二) 对外交流合作与培训;
(三) 宣传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知识;
(四) 奖励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事业做出贡献的团体和个人;
(五)基金会的日常办公。
第三十五条本基金会的重大投资活动是指:
(一)年度投资计划;
(二)投资额在300万元以上的投资活动。
本基金会的重大募捐活动是指:
(一)依据国家法律规定,须经审批的或全国性募捐活动;
(二)预计募捐金额在200万元以上的募捐活动;
(三)在境外的募捐活动。
第三十六条本基金会按照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
第三十七条本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
本基金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不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
第三十八条本基金会开展公益资助项目,应当向社会公开所开展的公益资助种类以及申请、评审程序。
第三十九条捐赠人有权向本基金会查询捐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于捐赠人的查询,基金会应当及时如实答复。
本基金会违反捐赠协议使用捐赠财产时,捐赠人有权要求基金会遵守捐赠协议或者向人民法院申请撤消捐赠行为、解除捐赠协议。
第四十条本基金会可以与受助方签定协议,约定资助方式、资助数额以及资金用途和使用方式。
本基金会有权对资助的使用的情况进行监督。受助方未按协议约定使用资助或者有其他违反协议情形的,本基金会有权解除资助协议。
第四十一条本基金会应当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本基金会接受税务、会计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税务监督和会计监督。
第四十二条本基金会配备具有专业的会计人员。会计不得兼出纳。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第四十三条本基金会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业务及会计年度,每年3月31日前,理事会对下列事项进行审定:
(一)上年度业务报告及经费收支决算;
(二) 本年度业务计划及经费收支预算;
(三) 财产清册。
第四十四条本基金会进行年检、换届、变更法定代表人以及清算,应当进行财务审计。
第四十五条本基金会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接受登记管理机关组织的年度检查。
第四十六条本基金会通过登记管理机关的年度检查后,将年度工作报告在登记管理机关指定的媒体上公布,接受社会公众的查询、监督。
第五章终止和剩余财产处理
第四十七条本基金会有以下情形之一,应当终止:
(一) 完成章程规定的宗旨;
(二) 无法按照章程规定的宗旨继续从事公益活动的;
(三) 基金会发生分立、合并的;
(四) 其他情形。
第四十八条本基金会终止,应在理事会表决通过后15日内,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后15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注销登记。
第四十九条本基金会办理注销登记前,应当在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的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完成清算工作。
本基金会应当自清算结束之日起15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在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五十条本基金会注销后的剩余财产,应当在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下,通过以下方式用于公益目的:
(一)捐赠给生物多样性就地和迁地保护的单位;
(二)捐赠给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示范基地。
无法按照上述方式处理的,由登记管理机关组织捐赠给与本基金会性质、宗旨相同的社会公益组织,并向社会公告。
第六章章程修改
第五十一条本章程的修改,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后15日内,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后,报登记管理机关核准。
第七章附则
第五十二条本章程经 2009 年9 月 21日理事会表决通过。
第五十三条本章程的解释权属于理事会。
第五十四条本章程自登记管理机关核准之日起生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