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水田园风景区
暖水田园
暖水田园风景区位于汝城县北部的暖水镇境内,东江湖上游,沤江、淇江交汇之处,距县城17公里,106国道和岳汝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暖水属典型低海拔(287米)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水充沛,有春早、夏长、秋短、冬迟的特点,年平均气温20℃,自古以来就是水稻种植的主要地域,至今仍保持着上万亩的双季稻种植规模。高温多雨、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的独特气候和地貌,造就了暖水一派山清水秀、风光古朴、恬静安逸,山环水绕、田荷翠绿、稻穗摇曳的特有江南稻作文化田园风光。2010年暖水镇荣获湖南省 “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称号 。
景区内以山水田园风光为主,又集青山、秀水、绿树、奇石、幽洞、温泉、碧湖、古渡于一体,其中最具特色的有东村洞和白茫洞田园风光、大汤温泉、罗泉溶洞、东江湖库尾风景。
站在县城北面银岭头往下眺望,整个暖水田园风光尽收眼底,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东村洞、白茫洞和麻田洞, “上有天鹅塘,下有地鹅塘,九条黄龙下白茫”;四周高山环绕呈蛟龙入海之势,在中间围成了一个谷底盆地,神似一个巨大的“聚宝盆”。盆内绿草如茵,野花绽放,连绵起伏的梯田一直延伸到山脚,一垄垄金黄色的稻田间阡陌纵横;更有白茫江、淇江、沤江犹如玉带蜿蜒流过这美丽富饶的盆地,远远的绿树含烟,偶有一、两村落点缀在绿树清波间。仿佛能听到村舍中的鸡鸣狗吠声,春夏和夏秋之交,田野上簇飞着一行行白鹭,勿上勿下,宛如正在奏响着一曲曲田园风光交响乐,令人心旷神怡,如痴如醉。
大汤温泉位于暖水罗泉村境内,是汝城第二大温泉。该泉流量10.16升/秒,水温48°?50°,日流量达3000多吨,具有流量大、水质好、水温适宜的特点,富含偏酸硅、锂、氧、钙、硼、硫化氡等多种有益人体的矿物质,可饮可浴,同时对心血管、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疾病有显著理疗保健作用。以此水为原料制作的“太乙仙泉”矿泉水,曾作为湖南省女子艺术体操队指定饮用矿泉水。在距大汤温泉不足千米外,罗泉坳仔组东南方向200米远的地方,有两个较大的石灰岩天然溶洞,小的深约1.5公里,洞内钟乳密布,石钟乳、石笋形态迥异。大的长达数公里,据说与城郊厚坊岩相通,洞中有一涌泉,流量大、水质特优。
淇江源于桂东洪水山,自暖水西北方向奔流而来,在淇江自然村与沤江汇合,流经境内约15公里。江水常年清澈见底,游鱼可数,两岸峭壁高耸,树木葱茏,风光秀美,令人流连忘返。江中所产的淇江鱼,其肉质丰腴细嫩、味甜无腥、食而不腻,据传淇江有千年沉香木沉于江底,淇江鱼因吸食沉香药性,有行五脏通六脉之奇效,古有淇江鱼曾是明太祖朱元璋点名的贡品之说。
东江湖库尾(扛顾峡),因东江湖水库蓄水而成,在暖水境内形成了扛顾峡长达12公里的平衡水路通道,有古渡青龟码头和新建的凉滩码头直达东江湖风景区。两岸郁郁葱葱,峰峦叠嶂,湖水碧波鳞鳞,若晴天从山上往下看则婉如一条绿色的绸带,让人仿佛置身于天上人间。
暖水历史悠久,人文鼎盛。风景区内各种文物、名胜古迹丰富。有坐落在淇江岸边的县级文物将军庙,相传三国时期吴国大将黄盖讨剿山贼于此,因征战受伤曾在此疗伤休整,饮马江边。地方长老感将军恩德,在距江边约一里许的地方兴建将军庙,旌表其功,并将老渡口改名为将军渡。更有将军受伤子弟族人厌倦连年征战,见此风水宝地依山傍水,两江交汇,生气盎然,富贵无比,逐定居淇江,数千年来淇江黄氏与世无争,开枝散叶、繁衍生息至今,成一方望族。但将军庙历经几毁几建,在遭受文革破坏后,已是残垣断壁,蓬蒿离离,现遗址仅存一块雕刻精美的清乾隆十三年(1742)重修庙殿碑记。
离将军庙约一公里外有巷头村上蒋组方圆里和下蒋组破船埂山坡上两处宋窑遗址。方圆里窑址为宋代,烧制面积330平方米,散落在泥土表面有很多碎的陶片、瓷片,有青瓷、酱烧釉,有的器物底部有铭文“吉”、“日”等,还有的青瓷底部有细腻纹饰,器型有瓶、碗、盘等,胎体青瓷轻、薄、脆,介于青瓷与陶之间的瓷胎体厚重,胎体粗、松、釉色灰暗;破船埂窑址为宋、元时期。器型有碗、坛、罐、壶、钵等。胎质细腻,白中带灰。釉色介于青、褐之间。多数采用支圈叠烧,少量支珠垫烧,碗心残留三至五个支烧痕。碗为圆口,有的外饰莲瓣纹。大部分碗里印“曹”、“龙京”、“城殿”、“元泉”、“太”、“吉”、“全”、“金玉”、“佛”、“文”、“斋”、“宋”、“大”、“大吉”、“牛”字,有的类似八思巴文,有的字不规范,难以确认。目前,湖南省文物局已对暖水镇宋代窑址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现场复核。专家评审认定暖水镇宋代窑址具有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技术含量较高等特点。这一窑址的发现,将填补湘南地带古时期陶瓷生产技术上的空白,有望实现汝城县作为文物大县零“国保”的突破。至今巷头村白泥塘组村民仍然保持着就地取土、手工制陶的传承。在村边的手工作坊里,每天都在完整重现千年来古法烧造陶瓷的工艺流程:踩土、拌泥、搓条、盘筑、成形晾晒、上釉、入窑烧制、出炉、遴选外运。
暖凉公路三公里处的扛顾峡,有一古庙建于清朝乾隆年代,毁于文革期间,现存一石碑,嵌立于一石雕??背上,整个石碑及石龟精雕细琢,字体舒展大方,花纹流畅圆润,具有较高的欣赏研究价值。
位于双联村台头组的万年桥亭,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至今仍保存完好,亭门的左右上侧各嵌有石碑一块,上面分别刻写着“披清风”、“抱清水”以及“皇清乾隆丙戊岁春月建”字样。亭内壁四周,参差镶嵌着大小石碑26块,石碑雕刻手工精细,文笔流畅,虽历经数百年仍清晰可辩;上面所记载的为万年桥初建、重建等相关内容。
亭外横卧在沤江上的万年桥是一座古老的石拱桥,也是我县境内跨度最长的石拱桥。万年桥全长80.6米,宽5.5米,高9.3米,分隔成6个单孔。桥身由优质青石打造成方块后垒砌而成。无桥栏,弯弧拱形。据碑文记载:“万年桥初建于清乾隆丙戊年间,是桂东下广东的必由之路,后因洪水战祸等原因多次被毁,分别于清嘉庆二十三年、光绪八年二次重修,于民国2年(1913年)修复成5拱石桥”,整座石拱桥端正古朴,雄伟壮观,桥身比例协调、匀称,结实坚固。至今已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风吹雨打仍然保存完整通行无碍,不得不让人钦佩当时桥梁建筑工艺的精湛。
此外风景区内还有曹家的灯心园遗址(东周)、白沟的何氏家庙(清道光)及木雕神像、北水村古民居(明、清)等历史文物,构成具有暖水田园特色的农耕稻作文化景观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