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奖学金
1980年2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中国科技大学设立“郭沫若奖学金”。“郭沫若奖学金”是中国科学院利用任科大校长20年之久的郭沫若院长生前交给院党组的15万元稿费设立的专项奖学金,用以激励莘莘学子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学校每年仅使用这笔稿费的银行利息。“郭沫若奖学金”每年设15个名额,获奖者可获得一枚“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银质奖章和200元现金。同年5月11日,学校发出《关于做好“郭沫若奖学金”评定工作的几点意见》。
目录
郭沫若奖学金简介校友基金会注资新中国第一奖学金郭奖得主趣话部分郭奖得主会士政界历届郭奖得主2010年度2009年度2008年度2007年度第一批郭奖得主
郭沫若奖学金简介[1]
由于新中国此前从未设立奖学金,只有“助困”性质的人民助学金,郭沫若奖学金的申请被递交到国务院,李先念等高层领导签字画押,催生该项奖学金。最初的获奖者获得在当时极为丰厚的200元奖金。在金银紧缺的年代,中国科大辗转向人民银行总行申请到10公斤白银,制作了200枚奖章。1987年,郭奖额度提升至500元,这超过了大学毕业生半年的工资。之后,郭沫若儿女、中科院数次向郭沫若奖学金注资,奖金在1995年提升为2000元。
1981年3月12日,学校隆重举行首届“郭沫若奖学金”暨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授奖大会。中共中央委员、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始人之一张劲夫、安徽省副省长魏心一等出席了大会。大会授予彭小维等15名同学为首届“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2]。
1982年3月5日,学校隆重举行1981年度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授奖大会。获奖者有吴奇、姜涛等[3]。
1984年11月20日,学校隆重举行1984年度郭沫若奖学金、人民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授奖大会暨84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严济慈、严东生、黄璜、杨海波、谷羽、刘达、杨纪柯及管惟炎代校长出席了大会[4]。
1986年1月11日,学校召开授奖大会,黎彦修等21位同学获第五届“郭沫若奖学金”[5]。
1987年9月19日,学校隆重集会庆祝建校29周年,同时向19名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授奖,表彰了204名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先进分子。
1988年9月19日,经校奖学金评审委员会审议,授予杨大峰等22名学生为第八届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次日,学校隆重举行建校30周年庆祝大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名誉校长严济慈,全国人大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党委书记郁文,清华大学名誉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二任党委书记刘达,国家教委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校长滕藤,安徽省委副书记杨永良,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张云岗、竺玄,中国科技大学老领导武汝扬。日本东京大学代表团团长有马朗人,九州大学校长高桥良平,朝鲜理科大学代表团团长鲁相均及复旦大学、东南大学、华南师大、上海工大、青岛大学等兄弟院校的代表、中国科大校友代表赵忠贤、王震西、蒋承炜、陈昊苏、赵启正、明庭华等出席大会。严济慈、聂荣臻、张劲夫、方毅题词祝贺校庆。大会还向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张宗植青年科技奖学金获得者授奖,张宗植先生亲自参加授奖[6]。
1998年4月,郭沫若奖学金本金增至50万元。
校友基金会注资新中国第一奖学金2007年9月15日,新创基金与中国科大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承诺长期资助郭奖,奖金额度被调整为8000元。11月,由于教育部新设的国家奖学金额度为8000元,新创基金执委会决议将该奖由原定的8000元提升至10000元。此项决议考虑了校友特别是历届郭奖得主的意见,也有利于维持这个新中国第一奖学金与科大本科生最高荣誉奖不可动摇的地位。新创基金表示,依据与中国科大的共识,不排除继续提升奖金额度。
郭奖得主群星璀璨,英才代出。吾校菁华,多出其中。据不完全统计,前三届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中,有8人拥有14个权威学会会士(或院士)头衔,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会士、美国物理学会会士、美国地质学会会士、美国声学学会会士、美国国际计算学会会士、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首届郭沫若奖学金15名得主中,有5名拥有7个会士(或院士)称号。其中就有4名是自动化系的。其中,吴奇(773)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会士;李卫平(776)、付敏跃(776)是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会士;邱建伟(777)是美国物理学会会士;邓立(778)是IEEE会士、美国声学学会会士;林间(777)、李献华(797)是美国地质协会会士;姜涛(796/7911)是美国计算机协会会士、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
郭奖得主趣话836李世鹏(微软亚洲研究院主任研究员)在本科与研究生时两次获郭奖。2002年郭奖不再面对研究生,他的记录因此无法打破。李世鹏(现任微软亚洲研究院主任研究员)
85级胡俊敏、王军同获郭奖;班大雁(892)与王轶男(8915)同获郭奖。他们是两对郭奖夫妻。俞天越(923)、俞天宁(938)是唯一一对郭奖姐妹。
尽管1995年之后的12年,郭奖从未提高奖励额度,但一直是科大学子梦寐以求的最高奖。郭沫若奖学金的品牌也早已在世界著名高校口耳相传。哈佛大学著名学者Lieber教授对郭奖得主和科大学生情有独钟。他的郭奖学生杨培东,2007年获得美国科学基金委(NSF)50万元的艾伦•沃特曼奖,美国《科学》杂志以《青云直上》为题称赞杨培东“名列最顶尖的十名材料科学家之列”,而且杨的论文,“几乎是仅居其次的科学家引用次数的两倍。”
2006年,斯坦福大学大学Roland Horne教授面试科大学生时“炫耀”,“(我知道)你是郭奖?我手下有四个郭奖!”,Horne教授谈及郭奖,不无“天下英雄尽入我毂中”的自得。
27年来,约580名郭奖不负新中国第一奖学金得主之盛名,他们在世界各地为中国赢得盛誉。他们大部分曾有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顶尖大学留学经历,仅受教或任教于哈佛大学者就有近30名。郭奖得主不仅有涌现了90位大学教授,首届15名郭奖获得者就有5人拥有国家科学院或国际权威学会的7个院士(或会士)头衔。他们中还出现大批纵横商海的精英,郭奖得主黎彦修被公认为最出色的华人金融家之一,被媒体称为“震荡华尔街的华人高手”。郭奖获得者中还出现了团中央书记、省教育厅长、科技厅长等政界新人。
科大校内教授中包括校领导和学院院长级别中,有一堆郭奖。包括窦贤康副校长,而窦的前任,现任安徽省教育厅厅长的程艺也是郭奖。清华北大两校,都有郭奖得主,其中包括清华大学经济学系主任白重恩,清华化学系最年轻的教授吴洪开。
郭奖中女生的比例肯定超过科大女生比例,同时,由于年代久远,许多郭奖得主的性别写成男生,但好几个其实是女生。
部分郭奖得主—白重恩,79级数学系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来自江苏省南京燕子矶中学,现为 清华大学经济学系主任,哈佛大学博士[7]。
—冯平,80级近代力学系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来自江西师大附属中学,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现为美国雷曼兄弟银行董事总经理.
—杨培东,88级近代化学系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来自江苏苏州吴县木渎中学。从中国科大毕业后进入美国哈佛大学深造,攻读化学博士学位,师从著名材料科学家查尔斯•利伯教授。28岁即成为伯克利的助理教授,独立负责一个实验室的工作,从事纳米材料的研究。同时,他还是劳伦斯•利弗摩尔国家实验室科学家。近年来,杨培东领导的研究小组接连在美国《科学》和英国《自然》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有关纳米材料的高水平论文,他本人多次获得各种科学奖金和荣誉,成为美国和世界纳米研究领域的明星。2007年5月18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以标题《青云直上》称赞杨培东的成就。
—程继新,安徽绩溪人,1989级中国科大化学物理系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1994年开始在科大硕博连读,导师朱清时院士,期间曾赴法国巴黎南大学和香港科大做短期研究,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程继新是科大最早参加中国与美国数模赛的队员之一,曾多次在数模赛中获得佳绩。科大在国内首创高年级本科生与研究生出任数模赛教练做法。程继新曾做为教练率科大92级学生获得美国数模赛 特等奖。
1998-2000年,程继新在香港科大做博士后。2000-2003年在哈佛大学做博士后。2003年被普渡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聘为助理教授。
1999年获中国科学院院长特等奖学金;1992-1993年两次获得中国数模赛特等奖;1993年获美国数模赛一等奖。
—魏青桥,89级应用化学系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来自河南省河大附中,哈佛大学博士,现供职于惠普公司。
—吴洪开,91级化学系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来自江西吉安七中(白鹭洲中学)。吴洪开13岁时考入中国科大,是当年中国科大最小的新生(比少年班最小的新生还小)。2002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化学系博士学位,继而赴斯坦福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05年入选清华大学“百人计划”,受聘为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也是该系最年轻的教授。
—段镶锋,92级应用化学系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哈佛大学博士,现任职于著名的纳米技术公司——Nanosys(纳米系统)公司,他是该公司高等技术研究组奠基人之一。段镶锋在哈佛求学期间于99年、01年两度荣获“MRS全美杰出研究生"奖;他和另一科大学子合作完成的纳米成果被Science评为01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并名列榜首。他在Nature、Science等顶尖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过多篇论文。 03年他被美国TechnologyReview评为当年的“世界百位杰出青年发明家”之一。
—王惠群,92级地球与空间科学系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来自山东省胜利油田一中,哈佛大学博士。现为Harvar-Smithsonian Center for Astrophysics科学家。
—袁军华,93级近代物理系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来自江西泰和中学。2005年获得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哈佛大学博士后。
—王曦,94级力学与机械工程系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来自江苏省灌南县中学,现为哈佛大学博士后。
—向勇,95级力学与机械工程系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来自四川蒲江县蒲江中学,哈佛大学工程科学博士。
—于冬,95级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来自河北邯郸市一中。现为哈佛大学博士后。
—尹艺,97级物理系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来自江苏省淮阴中学,现为哈佛大学物理系博士生。
—方英,97级化学系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来自天津市一中,现为哈佛大学博士生。
—罗林姣,98级近代物理系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来自湖南邵东县三中,现为哈佛大学博士生。
—余桂华,98级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来自福建莆田市一中,哈佛大学博士生。
—李哲峰,99级化学院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来自吉林通化县七中,现为哈佛大学博士生。
—刘轶群,02级理学院,来自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哈佛大学博士生。会士根据不完全统计,前三届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中,有8人拥有11个权威学会会士(或院士)头衔,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3名;美国物理学会会士2名,美国地质学会会士2名;美国声学学会会士1名、美国国际计算学会会士(ACM Fellow)一名、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AAAS Fellow)一名。 首届郭沫若奖学金15名获得者中,有5名拥有7个会士(或院士)头衔[8]。
-吴奇,近代化学系,来自安徽芜湖第二十中学。现为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主任,中国科技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院长。吴奇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
-李卫平,无线电电子学系,来自湖北武汉市洪山中学,首届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
-付敏跃,无线电电子学系,来自浙江台州地区温岭中学。首届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
1987年,付敏跃获得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博士学位。他现任澳大利亚Newcastle大学电子工程系首席教授,电子工程与计算机工程学院院长(Head of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付敏跃是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
-邱建伟,地球和空间科学系,来自江苏苏州市省常熟中学,首届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现任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物理和天文系教授。邱建伟即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士。1987年,邱建伟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邓立,生物系,来自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大附中,首届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现为微软雷德蒙研究院主任研究员。邓立是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美国声学学会会士。
-林间,来自福建福州一中,第二届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
林间自我介绍称,他出生离地震频发的宝岛台湾一水之隔的福州。父亲曾向年幼的林间介绍,家中那盏灯剧烈摇晃,是因为台湾发生了大地震。1970年代中期,地震此起彼伏,整个中国都陷入不同寻常的恐慌之中——林间在学校成了地震观测志愿者。当时,他用日记记录了一口废井的水位变化、大地轻微震动,然后打电话向当地的地震台汇报。童年时的业余爱好成为林间此后地震研究生涯的起点——1977年,林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学习物理与地震学。林间1988年在布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此后又到位于加州Menlo Park的U.S. Geological Survey研究地震地质物理学。林间博士现为美国Woods Hole海洋学研究所研究员。除地震之外,他的研究兴趣还包括海底火山等。2007年林间博士当选美国地质学会会士(Fellow)。根据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的统计,过去十年林间是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地震学者之一。他与合作者Geoffrey King、Ross Stein的一篇论文是过去十年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
—李献华,来自南京市化学公司一中。79级地球与空间科学系郭沫若奖获得者。现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同时任中国科学院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李献华1983年毕业中国科大获得学士学位,后进入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攻读研究生,1985年获得硕士学位,1989年1月获得博士学位。1989至2005年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工作,期间曾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做访问学者。 李献华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华南地幔动力学和地壳演化;中国前寒武纪地质;曾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科技部“973”工程、中科院创新工程等多项科研项目。同时李献华校友还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同位素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2007年4月29日,李献华当选美国地质学会会士(Fellow)。
—姜涛,来自甘肃兰州铁道学院附中。796/7911校友,第三届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现为美国加州大学河边分校计算机科学系教授。
1988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1989-2001在加拿大McMaster 大学计算与软件系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分子生物学、生物数据库和算法设计与分析等,发展了一系列用于序列比对、系统发育分析、比较基因组学和DNA芯片等生物信息学算法,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发表100余篇论文,由于他在科研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2006年当选为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AAAS Fellow)。
2007年12月3日,ACM学会在纽约宣布,38位顶尖科学家当选ACM Fellow,姜涛是其中三位华人之一。政界-程艺,77级数学系校友。198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在中国科大攻读硕士期间曾获郭沫若奖学金,1987 年,获英国曼切斯特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89年~1990年,在石溪纽约州立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工作。1992年,晋升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1998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1999年1
月起,兼任研究生院院长。2005年,任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2006 年,任安徽省教育厅厅长。
-林晶,80级近代化学系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毕业于上海川沙县建平中学。现为上海市政府信息化委员会副处长(正处级)。
-华同旭,1985年获得郭沫若奖学金,现为广东省广州市教育局局长。
-王晓,1968年出生,毕业于山东青岛九中,86级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在中国科大期间曾任全国学联副主席(1990年第21 届)、安徽省学联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生会主席。曾任共青团青岛市委副书记,1995年4月任团青岛市委书记,1998年4月任团山东省委副书记, 2000年任团中央青工部副部长,2003年任团中央青工部部长,2003年7月在共青团第十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王洵,江苏省姜堰市人,1983年以理科总分扬州地区第一名、江苏省第三名从江苏省扬州中学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其后先后在中国科大获得学士、硕士与博士学位。攻读硕士期间,获得郭沫若奖学金。1998年10月起担任中国科大计算机系副主任。经安徽省委公开选拔,从2002年1月起担任安徽省信息产业厅副厅长、党组成员。受中组部委派,于2005年1月至12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学习,获得公共管理硕士学位;期间9月至11月在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学习。2006年4月担任蚌埠市副市长。
历届郭奖得主2010年度2010年10月19日下午,中国科大学生专项奖学金评审委员会在办公楼第一会议室召开了2010年度郭沫若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评审会,25名2007级本科生获得郭沫若奖学金。校长、校学生专项奖学金评审委员会主任侯建国等18名委员参加了评审会,评审会由校党委副书记、校学生专项奖学金评审委员会副主任鹿明主持[9]。
序号
学号
姓名
学院或系别
毕业中学
1
PB07000612
陈阳
少年班学院
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中学
2
PB07000829
王耀
少年班学院
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
3
PB07001022
刘博睿
数学系
河南师大附属中学
4
PB07001050
顾玉文
统计与金融系
江苏省江都中学
5
PB07005003
印晟
近代力学系
江苏省盐城中学
6
PB07007142
田振粮
地球和空间科学系
湖北省黄冈中学
7
PB07009061
才启胜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
8
PB07013031
韩超
热科学与能源工程系
安徽省肥东第一中学
9
PB07013217
黄杨阳
安全科学与工程系
安徽省东流中学
10
PB07203010
徐智磊
天文学系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
11
PB07203151
刘晓戈
物理系
江苏南师附中江宁分校
12
PB07203197
陈锟
近代物理系
浙江省嵊州中学
13
PB07203214
李浩
核工程与核技术系
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
14
PB07206106
张洁
化学系
河南省安阳市第一中学
15
PB07206146
刘芳
化学物理系
陕西省宝鸡中学
16
PB07206201
于威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天津市新华中学
17
PB07206308
顾小敏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
贵州省水矿集团第一中学
18
PB07207036
王巍然
生物技术系
四川省资中县第二中学
19
PB07207079
吴冰
生命科学学院
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
20
PB07210091
方晓
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
安徽省歙县中学
21
PB07210153
刘羽
自动化系
安徽省怀远县第一中学
22
PB07210217
姚元超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中学
23
PB07210279
苏湛
物理系
江苏省连云港新海高级中学
24
PB07210354
张亚东
信息安全系
安徽省界首市第一中学
25
PB07210392
夏方婷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
2009年度序号
学号
姓名
学院或系别
毕业去向
1
PB06000827
方静一
少年班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2
PB06000638
马琼
零零班
麻省理工学院
3
PB06210058
宗润朴
数学系
普林斯顿大学
4
PB06203151
朱林晓
物理系
斯坦福大学
5
PB06206109
孟璁
化学物理系
斯坦福大学
6
PB05203074
陈翰
近代物理系
麻省理工学院
7
PB06203173
徐来林
近代物理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8
PB06005085
燕振国
近代力学系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9
PB06206238
刘念
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0
PB06018007
罗颖迪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加州理工学院
11
PB06207035
谢田
生命科学学院
清华大学
12
PB06207104
于典昆
医药生物技术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3
PB06009070
周志盛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4
PB06210011
夏炎
自动化系
科大、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培养
15
PB06210238
龚真强
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16
PB06013048
朱炀烨
热科学与能源工程系
斯坦福大学
17
PB06206248
宋铎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18
PB06204081
朱晓谦
工商管理系
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19
PB06001023
贺然
统计与金融系
哥伦比亚大学
20
PB06206051
嵇慧雯
化学系
普林斯顿大学
21
PB06210409
刘佳佳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
芝加哥大学
22
PB06210054
刘畅畅
信息学院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23
PB06025004
白田田
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
24
PB06210002
疏晓葵
信息安全系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
25
PB06013203
赵静
安全科学与工程系
香港大学
2008年度序号
学号
姓名
学院或系别
1
PB05001096
杨熠
理学院
2
PB05203059
熊俊
理学院
3
PB05203109
张旭
理学院
4
PB05203191
张鹰
理学院
5
PB05206035
施良
化学院
6
PB05206131
谭婷
化学院
7
PB05206208
董鹤飞
化学院
8
PB05206227
吴呈昊
化学院
9
PB05005079
钱秉文
工程学院
10
PB05009021
杨磊
工程学院
11
PB05013048
赵鹏
工程学院
12
PB05204040
杨鹏
信息学院
13
PB05210114
胡森
信息学院
14
PB05210186
黄晓捷
信息学院
15
PB05210388
任广鑫
信息学院
16
PB05210438
邱林海
信息学院
17
PB05007305
何鑫
地空学院
18
PB05207081
何江
生命学院
19
PB05207097
李莎
生命学院
20
PB05204010
刘汉中
管理学院
21
PB05204032
刘明磊
管理学院
22
PB05018016
周蓉
人文学院
23
PB05025003
鄂雁祺
人文学院
24
PB05000812
郁培文
少年班
2007年度序号
学号
姓名
学院或系别
籍贯
毕业中学
1
PB04001089
薛航
理学院
四川
成都市外国语中学
2
PB04203151
赵耀
理学院
河南
平顶山第一高级中学
3
PB04203020
贾春婧
理学院
天津
天津市和平区耀华中学
4
PB04203150
徐景科
理学院
河南
镇平第一高级中学
5
PB04206039
高志娟
化学院
浙江
嘉兴市第一中学
6
PB04206219
曹蔚然
化学院
江苏
南通如东高级中学
7
PB04206003
种莎莎
化学院
安徽
合肥市第一中学
8
PB04206286
李远超
化学院
湖南
衡南县一中
9
PB04005036
李利萍
工程学院
江西
江西省高安中学
10
PB04009065
崔园园
工程学院
山东
茌平县二中
11
PB04013023
黄长进
工程学院
安徽
濉溪县二中
12
PB04013207
王晓蕾
工程学院
浙江
嘉兴第一中学
13
PB04210100
吴婷
信息学院
江苏
泰州市泰兴中学
14
PB04210239
蒋中铭
信息学院
江西
上饶第二中学
15
PB04210414
徐文松
信息学院
四川
宜宾一中
16
PB04210255
祁媛
信息学院
山东
德州市第二中学
17
PB04210168
董伟
信息学院
安徽
舒城中学
18
PB04007130
赖海容
地空学院
江西
赣州大余中学
19
PB04207033
胡文祥
生命学院
江苏
徐州市运河中学
20
PB04207089
罗睿
生命学院
四川
成都中学
21
PB04204083
彭立果
管理学院
湖南
湘潭县第一中学
22
PB04204028
刘竺青
管理学院
浙江
衢州二中
23
PB04001063
徐功军
管理学院
山东
诸城繁华中学
24
PB04018014
杨靓
人文学院
江西
上饶第二中学
25
PB04025005
杨渭蔚
人文学院
江苏
扬州邗江中学
26
PB04000822
周融
少年班
安徽
无为中学
[10]第一批郭奖得主—7701001,彭小维,数学系,来自福建省泉州市城东中学,现在德国[11];
— 7602010,胡冰华,物理系,来自上海市上海尔愚中学,现在美国。
—7702021,韩思远,物理系,来自安徽合肥十五中。依阿华州立大学博士,现为堪萨斯大学凝聚态物理教授。
—7703083,吴奇,近代化学系,来自安徽芜湖第二十中学。现为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主任,中国科技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院长。吴奇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
—7703037,毛润生,近代化学系,来自江西省铅山县石塘中学。
—7704090,张一荃,近代物理系,来自浙江省温州市乐清中学
—7704031,刘刚 近代物理系,来自云南省昆明市医学院附中
—7705034,翁晓卫,近代力学系,福建省福州市第三十二中学,现为Schlumberger 资深工程师。
—7705058,李振勤,近代力学系,毕业于北京市海淀区八一中学。
— 7606088,王宇戈,无线电电子学系,来自辽宁省辽宁盖县熊岳中学,现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 7706012,李卫平,无线电电子学系,来自湖北武汉市洪山中学,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李卫平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曾任里海大学教授。李卫平曾培养数位科大校友,其博士生李世鹏是科大校史上唯一两次获得郭沫若奖学金的校友。
—7706100,付敏跃,无线电电子学系,来自浙江台州地区温岭中学。1987年,付敏跃获得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博士学位。他现任澳大利亚Newcastle大学电子工程系首席教授,电子工程与计算机工程学院院长(Head of School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付敏跃是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
— 7707066,邱建伟,地球和空间科学系,来自江苏苏州市省常熟中学。现任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物理和天文系教授。邱建伟即为美国物理学会院士。1987年,邱建伟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 7707092,唐明,地球和空间科学系,来自四川省成都市第11中学,现为梯升资讯公司总裁。唐明是芝加哥大学宇宙化学专业博士、明尼苏达大学MBA。他曾在福特汽车公司工作十一年,曾任福特汽车公司在中国的合资企业美方副总经理;福特(葡萄牙)公司汽车总装厂副厂长;福特美国总部设计中心新车型投产主管经理;福特(阿根廷)公司新车型投产主管经理;福特美国总部宏观计划部项目经理。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美国总部高级IT系统专家和经理;福特(中国)公司 IT总监。
— 7708028,邓立,生物系,来自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大附中,现为微软雷德蒙研究院语音技术组主任研究员。邓立在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获得博士学位,并获JerzyE. Rose Award。1989年开始,邓立任教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1996年晋升为正教授。邓立是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院士(IEEE Fellow)、美国声学学会会士(Fel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