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胞藻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5-2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纵胞藻的藻体丝状,为圆柱形,直立,有时枝下部匍匐交织,高2~5 cm;主枝规则地双叉分枝;藻体暗红色,稍硬,呈软骨质,干后易脆。其生于礁湖内低潮线下的死珊瑚体上,还附生于其他藻体上。

中文学名:

纵胞藻

拉丁学名:

Centroceras clavulatum

门:

红藻门Rhodophyta

目:

仙菜目Ceramiales

科:

仙菜科Ceramiaceae

属:

纵胞藻属Centroceras

种:

纵胞藻

模式标本产地:

秘鲁

目录

形态特征外形特征生殖特征生活习性分布范围分类特征分类学史

形态特征外形特征

纵胞藻的藻体外形(9张)

藻体丝状,为圆柱形,直立,有时枝下部匍匐交织,高2~5 cm,由下部生出毛状根附着基质。主枝规则地双叉分枝,偶尔产生三分枝或不定枝,主枝直径70~150 μm,枝下部节间长为直径的2~5倍,节间越向上越短。枝的生长是由枝顶的原始顶端细胞横分裂成扁平的分裂节,由它分裂成14个围轴细胞,每个围轴细胞分裂成三个原始皮层细胞。原始皮层细胞向下分裂成纵行排列的方形或长方形皮层细胞;向上分裂的皮层细胞,其中之一形成1~3个细胞的锐刺,刺长35~60 μm,每一节部轮生12~14个锐刺。位于两节之间的节部细胞较细小,而且两个节易由此处断裂。双分枝的产生是由原始顶端细胞斜分裂成两个大小相等的顶端子细胞,后者各将分别成一个等长的分枝,新分枝且能按原来的方式继续产生分枝;两枝的末端向内弯曲或成钳形。藻体暗红色,稍硬

纵胞藻的细部结构图(9张)

,呈软骨质,干后易脆。[1]生殖特征四分孢子囊由枝上部节的围轴细胞分裂形成,围绕于节部。四分孢子囊裸露,为锥形分裂,直径50~60 μm。精子囊由枝上部的围轴细胞形成,它们3、4回分枝,小分枝顶端为无色透明的小棒状精子囊。[1]

生活习性生于礁湖内低潮线下的死珊瑚体上,还附生于其他藻体上,如仙掌藻(Halimedasp.)、喇叭藻(Turbinariasp.)、海藓藻(Leveilleasp.)、凹顶藻(Laurenciasp.)、篮子藻(Spyridia filamentosa))及松藻(Codiumsp.)等;有的与仙菜(Ceramiumsp.)、凋毛藻(Griffithsiasp.)混生。[1]

分布范围太平洋:中国浙江大沙岙,福建布袋礁,东尾屿,广东汕头,海南西沙群岛等。日本,朝鲜;大西洋:西印度群岛,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地中海。[1]

分类特征中国学者检查了在西沙群岛所采集的该种的二十号标本,2~4月有已形成四分孢子囊的孢子体。4~5月雄藻体产生精子囊。西沙群岛生长的藻体比较小。[1]

分类学史曾呈奎1936年曾发表了厦门的该种标本。1933年,在东沙岛采到此种标本,并于1934年,1935年,1936年,1937年在汕头,海南岛,马鞍列岛都采到此种。[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