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河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1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大通河

湟水支流,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又称浩门河,宋代在河畔筑大通城后出现今名,以长度与流量论,大通河实为湟水正源。发源于海西州木里祁连山脉东段托来南山和大通山之间的沙杲林那穆吉木岭。向东流经祁连、门源盆地及甘肃的连城、窑街, 穿流于走廊南山—冷龙岭和大通山—达坂山两大山岭之间,于民和县的享堂入湟水,总长554公里,是黄河的二级支流,也是我省黄河之外水电资源最丰富的河流。

大通河河谷深窄,水势湍急,下切力强。 上中下游各有一段构造沉降带而形成宽谷。上游宽谷海拔高,有大面积高位沼泽。中游浩门川(门源县城附近)与下游八宝川(连城、窑街间)两宽谷为重要农耕区,克图以东成为峡谷。大通河从西到东,河谷地势低平,四周群山对峙。气候湿润,林木繁茂,牧草丰盛,是祁连山重要的牧业区。

流域面积1.5126万平方公里,年均流量88.7立方米/秒。流域内植被良好,故享堂站所记录的最大洪峰量(1160立方米/秒)不及湟水民和站(1300立方米/秒),年均含沙量与最大含沙量(分别为1.12千克/立方米与322千克/立方米)也远小于湟水民和站(分别为10.9千克/立方米与775千克/立方米)。

安徽大通河

大通河跨南陵、泾县、青阳、贵池、铜陵等五县。东界顺安河,西邻九华河,南依九华山脉,北临长江。上游主要支流有二:一是青通河,发源于九华山脉岔泉岭(海拔1117米)东麓,由南向北流,经弓官庄、牛家桥、龙口、朱备,至青阳县城,右纳东河来水,北流经园桥、童埠,绕童埠圩于两河口汇入七星河,集水面积388平方公里,河道长90公里。二是七星河,发源于南陵县老虎头(海拔444米),由北向南流,经张家山、何湾,至钱家桥进入青阳县境,折西流,经乔木至木镇,左纳酉华河;木镇以下河道弯曲,经丁桥南、插花山北,西流于童埠圩两河口会青通河,七星河集水面积645平方公里,河道长55公里。青通河与七星河在两河口汇流后,折西北流,为大通河本干,西沿贵池县的双丰圩,东绕铜陵县的白荡湖,沿大同圩东埂,北至大通镇,注入长江。以七星河为主源,流域面积1229平方公里,其中山区834平方公里,丘陵区315平方公里,圩区32平方公里,湖泊48平方公里。河道长度68公里,河床质为砂土、乱石和黄粘土,上口宽40~60米,底宽20~50米,洪水深度3.0米,枯水深度0.2米,比降1/1000,泄洪能力500立方米每秒。青阳站(北关)历史最大流量为334立方米每秒(1962年9月7日);青阳南关1970年7月13日为336立方米每秒,最高水位为17.58米(1956年8月2日),最枯时河干(1958年7月28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