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君士坦丁头像

【名称】罗马君士坦丁头像
【类别】雕塑、石刻
【年代】公元4世纪初
【原属】罗马
【简介】
君士坦丁是第一个用法令承认当时还在地下状态的基督教的。基督教,本是一种被压迫者的宗教,传教士只向贫苦无告的人们传播未来世界的福音,要他们把超脱苦难的希望寄托在死后的天堂上。罗马的上层与富人,对基督教是抱憎恨态度的,耶稣说,富人要进入天堂比骆驼穿过针眼还要难。可是教义上要人们逆来顺受这一点,也给困于内部分裂的罗马统治者,留下了可供利用的空隙。君士坦丁看准了这一点,就利用这种宗教作为巩固自己垂危统治的帮手。
君士坦丁本人的一尊大理石雕像,高244厘米,没有性格刻画,而且有明显的拜占庭艺术的影响。它作于公元4世纪初,正是罗马雕刻艺术危机的极好反映。此雕像现藏于罗马市政博物馆内。
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爆发了全面的危机,陷入了军事无政府的黑暗时代,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公元三世纪末,罗马的皇帝开始了进行一系列挽救措施,即所谓“帝国的中兴”,但仍未能挽救罗马帝国的衰败乃至覆灭。罗马帝国后期的帝王肖像雕塑作品,则更突出了被神化的皇权,并日益受到基督教神学思想的影响,罗马以往雕塑中以刻画人物性格著称的优良传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当时有一座巨型雕塑《君士坦丁大帝巨像》,现在只残存了头部和一只右手,其头部就是这尊《君士坦丁头像》。头像高约260厘米,由此可以想象原来整个雕像是何等高大和威严。君士坦丁是罗马帝国后期一位著名的君主,他是罗马帝国“中兴”主要的代表人物,是他将首都由罗马迁至拜占庭(即现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并改称君士坦丁堡,也是他将基督教定为国教,奉行政教合一的政策。在这尊雕像中,君士坦丁大帝已不再具有性格特点,只是一位“超人”的形象。雕像有一双巨大而威严的眼睛,但目光呆滞,表情无动于衷。他只代表了一种抽象、神化了的概念和精神,人们无从知道人物的本来面貌,只能感觉到他那高不可攀的地位和权势逼人的力量。这种艺术表现倒退的趋势,似乎成了中世纪时期艺术停滞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