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斧式海基巡航导弹

美国海军双重能力海基巡航导弹系列,代号BGM-109,1972年由通用动力公司开始研制,1976年首次全制导飞行试验,1979年有限生产,1984年初具作战能力。导弹装备美国海军鲟鱼级、洛杉矶级、大参鱼级核动力攻击潜艇及依阿华级战列舰,加利福尼亚/弗吉尼亚/提康德罗加/长滩级导弹巡洋舰,斯普鲁恩斯和希伯克级导弹驱逐舰等水面战斗舰艇。发射平台为鱼雷发射管、装甲箱式发射装置或垂直发射系统,战斗部内装核弹头或常规弹头。核动力攻击潜艇每艘携载20枚,水面舰艇每艘携载16-32枚,战斧海基巡航导弹根据其作战任务,设计为战略型、反舰型、对陆型以及其他一些类型。美国海军计划生产装备4068枚,80年导弹计划出厂价为475.9万美元。
其中较重要的型别为:
①战斧式战略巡航导弹,美国战略核攻击巡航导弹,代号BGM-109A,1984年6月部署,计划产量1000枚,其中190枚部署于水面舰艇,194枚部署于攻击潜艇。用以执行全球战区对地面目标的核攻击任务,并作为战略后备力量执行核大战后期打击任务。
战斧对陆核攻击导弹的制导系统采用麦道公司研制的以地形匹配修正的惯性导航系统(TAINS)作为制导系统,控制系统采用全数字化自动驾仪和AN-194型雷达高度表。制导系统由AN/DSW-15型等高线地形匹配系统、LN-35惯性平台组成。战斗部重122.5公斤,内装当量可调的20万吨级的W80-0型核弹头。发射指挥系统为MK117火控系统,采用在舰艇上水平发射的方式。
②战斧反舰巡航导弹,美国远距反舰巡航导弹, 代号为BGM-109B。1981年开始作战试验和鉴定,1983年11月潜射型初具作战能力,1984年3月舰射型初具作战能力。它主要用来装备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新泽西号战列舰和斯普鲁恩级驱逐舰。1980年计划总产量为243枚,1986年增至593枚。
导弹的外形尺寸与BGM-109A相同,助推器采用固体助推火箭。中段制导采用捷联式惯性制导系统,由三个速率陀螺和一个加速度陀螺组成姿态参考系统,由计算机/自动驾驶仪控制导弹飞行姿态,由AN/ADN-194型高度表控制飞行高度;末制导采用PR-53/PSQ-28主动雷达导引头。战斗部采用小斗犬B半穿甲战斗部,重454公斤。
③战斧反陆巡航导弹,美国海军常规战术巡航导弹,代号BGM-109C。1981年初开始全面发展工作,1982年初装备潜艇,1983年6月装备水面舰船,主要用来装备攻击型核潜艇和护卫舰级以上的水面战舰,以攻击敌方海军航空兵基地指挥中心、桥梁、油库等陆上重要目标。导弹计划总产量为2643枚,现已装备美国海军26艘大型水面舰艇和41艘攻击型核潜艇。
导弹制导系统为惯性导航加地形匹配加数字式景象匹配区域相关器(DSMAC)末制导。导弹命中精度小于1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