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丝球化工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5-2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一、喂丝球化工艺的历史

喂丝球化工艺在球墨铸铁中的应用始于八十年代末,主要应用于铁水的球化与孕育环节,最初由德国人实验了50多种不同的合金组合。其结果是精选了具有两种不同用途的特殊高镁合金材料,第一中是供原锍为0.03!0.1.%的高硫铁水使用的,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包芯线在同一个处理包中进行铁水的脱硫,球化和孕育,这提供了直接用灰铁铁水生产球墨铸铁的能力,第二种是供原锍小于0.03%的低硫铁水使用的,这种情况下,包芯线主要用来进行球化和孕育。

最初的实验成功导致了欧洲的10个铸造厂开始使用高镁合金包芯线来生产球墨铸铁。

美国采用高镁合金包芯线的最初实验实在OHIO的burnham铸造厂进行的,该课题是寻找钙化脱硫的一种替代物,因为新的环保法规已使含碳化钙的渣的排放成为一件困难而费钱的事情。

包芯线中所含的高镁合金是由德国生产和破碎的 ,包芯线和低速喂线机是由美国生产的,在高硫铁水中的应用

效果很好。

二、什么是喂丝球化工艺

喂丝球化工艺由包芯线的制备技术和喂线机组成。即采用钢带以包芯线机将稀土镁合金包裹其中,制成合金包芯线,然后以喂线机将其喂入到铁水处理包的底部,使包裹材料在处理包的底部与铁液进行反应,来实现球化的目的。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