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字栱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5-2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人字拱:古代建筑斗栱组合形式的一种,亦称人字形栱。常用于槽下补间,在额枋上用两根枋材斜向对置而成,栱顶置斗,承托檐檩,下脚设榫入额背,是早期建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斗栱。在早期建筑资料(壁画、石雕、画像石线刻)中,汉至北魏多用直脚人字栱,两晋南北朝渐变为曲脚人字栱,且出现单独使用、与一斗三升栱组合使用、在栱脚间加设短柱等组合形式。西安大雁塔(公元704年)由张羽伦所雕门楣石刻所刻佛殿檐下的补间人字栱仍是曲脚栱,不出跳。唐以后人字栱的使用极为少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