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元
guī yuán ㄍㄨㄟ ㄧㄨㄢˊ
规元(规元)
也称豆规银、九八规元。近代上海通用的银两计算单位。1933年以前, 上海 通行的一种记帐货币。鸦片战争前,上海大宗商品交易,豆类属于大宗货物,当时豆商交易即用“规元”计算,故有“豆规银”之称。上海开埠以后,对外贸易原以本洋(西班牙银元)为标准货币的计算单位。后因本洋来源断绝,市价上涨,大大超出所含银值,几同上海规元的价值相等。当时墨西哥鹰洋还不能与本洋等价通用。1856年(咸丰六年)上海商界乃一律改用规元为记账单位。1857年在沪外外商也被迫采用规元为计算标准。
规元只作记帐之用,并无实银,以 上海 银炉所铸二七宝银折算使用。如果二七宝银重五十二两,加升水二两七钱五分,合纹银五十四两七钱五分,再行九八升算(除以0.98),可合规元五十五两八钱二分六厘。“九八规元”之称,即由此而来。
《冷眼观》第九回:“ 西林 亦以我母亲亡故,是件大事,不便固留,送了我四十两规元。”《新华月报》1955年第3期:“在银两制度的情况下,由于各种秤的分量不一致,分为库平、关平、漕平、市平等,记帐单位是规元等,行使的却主要是银元、银角、铜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