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六号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5-2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简介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自主研制的中国首艘自主研制的可燃冰综合调查船“海洋六号”于2008海洋六号图片

年10月在武昌造船厂建成下水,该项目的总设计师张炳炎院士出席仪式并为下水仪式剪彩。该船为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建造,以海底“可燃冰”调查为主,能在海上航行60天无需补给。

“海洋六号”综合调查船以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为主,首次集地震、地质调查等多项调查功能于一体,是目前世界上第一艘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船,我国首次自行设计、建造,总造价近4亿元。它采用电力推进系统、动力定位、全回转舵桨等国际先进技术及设备,配置了深海水下遥控探测系统、深海取样分析、深水多波束测深系统、深水浅地海洋六号图片

层剖面系统、长排列大容量高分辨率地震采集系统等多种高科技调查设备,配置有4000米级深海水下机器人“海狮号”,装备条件在我国海洋地质调查队伍中首屈一指。该船总长106米,型宽17.4米,型深8.3米,设计吃水5.5米,设计排水量4600吨,最大排水量5287吨,试航速度17节,自持力60天,续航力15000海里,可在国际海域无限航区开展调查。该船的顺利下水,标志着我国海洋地质调查装备正步入国际先进行列。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2009年),“海洋六号”对我国南海多个地区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科学勘探。预计在接下来的数年时间内,我国将完成对相关海域“可燃冰”资源的普查。

“海洋六号”大事记“海洋六号”建造进程[1]???

2003年5月14-16日“天然气水合物综合调查船”方案设计审查会在上海召开。“2005年7月10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与武昌造船厂签订“天然气水合物综合调查船建造项目”建造合同。

2007 年8月28日,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综合调查船正式开工建造。

2008年10月9日,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综合调查船命名暨下水仪式在位于长江江畔的武昌造船厂举行。

2009年7月30日,我国首艘天然气水合物综合调查船“海洋六号”建成离厂。?

2009年09月,我国“海洋六号”天然气水合物综合调查船已全面完成海上综合试航。

2009年10月18日,综合调查船“海洋六号”正式加入我国海洋地质调查行列。

2010年1月17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就“海洋六号”船极地航行能力组织专家评估。评估专家认为,“海洋六试航中的“海洋六号”

号”船具备夏季在极地轻度浮冰海域航行和开展海洋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调查的能力,但尚需在国内调查作业中予以磨合。

?

2011年6月28日,上午11时,伴随着热烈的欢送锣鼓声,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六号”60余位科技人员和船员告别亲人,从广州海洋地质专用码头起航,远赴太平洋,执行中国大洋第23航次科学考察任务,开展为期4个月的国际海底矿产战略勘查。

“海洋六号”是中国首艘自主研制的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综合调查船,此行也是该船入列以来首次执行国家远洋科学考察任务。

为了履行中国大洋协会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的《勘探合同》,根据当前国际海底区域资源研究开发形势,中国大洋协会本次委托“海洋六号”赴太平洋西部、中部海域开展重点区域多金属结核区等资源、环境等调查工作以及相关基础科学研究。航次科考时间为今年6月至10月,约120天。

据介绍,我国已于1999年在国际海底获得7.5万平方公里的多金属结核资源合同区,拥有对这一区域的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开采权。“海洋六号”是中国首艘自主研制的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综合调查船,总造价近4亿元人民币,2009年10月启用。“海洋六号”续航力15000海里,可在国际海域无限航区开展调查,是目前世界上第一艘配置较完善的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船。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