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漆器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5-2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战国漆器

春秋战国是我国漆器发展的重要阶段,迄今为止在我国许多地区均发现了此时漆器或其遗迹,数量品种之多、工艺之巧、文饰之精美远胜前代,对后世漆艺的影响巨大。其中楚国漆器尤为突出,不仅在数量上占了已出土此时期漆器的绝大多数,而且其装饰于表面的纹饰,丰富多彩,与同时期的青铜器相比,呈现出更强烈的时代特征。

春秋战国漆器和青铜器的纹饰主要类型基本相同,包括:动物纹、植物纹、自然景象纹、几何纹、社会生活纹五大类。但对这五大类纹饰,在青铜器与漆器两者所占的比例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漆器中动物纹所占比例较青铜器大,而植物纹所占比例较青铜器小;漆器中凤纹、云纹所占比例较青铜器大,而龙纹所占比例较青铜器小。再对两者纹饰的构成结构进行比较,又可以发现:漆器纹饰较青铜器纹饰更为复杂多变,虽然两者的都具有独立、适合、连续纹样三种构成方式,但在漆器上表现出来的就更富于变化,如边缘连续纹样中漆器有连圆式、连环式、波折式和散点式等。由此可见,在春秋战国期间,两者出现了分化。

这种分化首先是由于漆器与青铜器相比,更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造成的。许多学者认为,漆器在此时期更多地用为日常用品,出现了大众(新兴地主阶层)化的趋向。据《史记》记载,庄周尝为蒙漆园吏,可知当时漆树种植已有相当规模,以至于栽培和管理需要有专人负责。由此,亦可知当时漆器需求量之大,其制造业之繁盛。尽管同时期也出现了单件日用铜器,但从材料和工艺制作的角度看,其普及性远不如漆器。而且,当时青铜礼器仍然是礼制和社会等级的象征物。所谓“礼崩乐坏”,主要指各诸侯国的越礼,表现在青铜礼器的使用上,是超越周礼所规定的数量规模,而不是说青铜礼器所体现的价值观念并不存在。那么,春秋战国时期青铜礼器上的纹饰仍然是合规范的,因此那些日用铜器才几乎无纹饰。而此时期漆器则由于广泛用于日常生活,较少地受到规矩的约束,纹饰不仅得到更多使用,并且其样式也出现了更丰富的变化。 多地用为日常用品,出现了大众(新兴地主阶层)化的趋向。据《史记》记载,庄周尝为蒙漆园吏,可知当时漆树种植已有相当规模,以至于栽培和管理需要有专人负责。由此,亦可知当时漆器需求量之大,其制造业之繁盛。尽管同时期也出现了单件日用铜器,但从材料和工艺制作的角度看,其普及性远不如漆器。而且,当时青铜礼器仍然是礼制和社会等级的象征物。所谓“礼崩乐坏”,主要指各诸侯国的越礼,表现在青铜礼器的使用上,是超越周礼所规定的数量规模,而不是说青铜礼器所体现的价值观念并不存在。那么,春秋战国时期青铜礼器上的纹饰仍然是合规范的,因此那些日用铜器才几乎无纹饰。而此时期漆器则由于广泛用于日常生活,较少地受到规矩的约束,纹饰不仅得到更多使用,并且其样式也出现了更丰富的变化。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