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腺猪笼草
有腺猪笼草是沙捞越中部的霍斯山脉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其学名来源于拉丁语,“glandis”意为“腺体”,“ferre”意为“具有”。有腺猪笼草陆生于山脊顶部的茂密森林中,其海拔约为1500 m。还未发现关于有腺猪笼草的自然杂交种。
中文学名:
有腺猪笼草
拉丁学名:
Nepenthes glandulifera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石竹目
科:
猪笼草科
属:
猪笼草属
种:
有腺猪笼草
命名人及时间:
Chi C.Lee 2004
目录
植物学史生态关系相关物种
植物学史其因叶柄处的黑斑而得名。起初该物种的发现者——李钱(Ch'ien Lee)误认为这是一种病变的表现。[1][2]
2002年,李钱在将有腺猪笼草被列入了一篇关于沙捞越猪笼草的报告中。在其中有腺猪笼草以预留名“Nepenthessp. 'A' ”的形式表示。[3]
有腺猪笼草编号为“S. 21114”的标
有腺猪笼草的植株外形(4张)
本存放
有腺猪笼草的捕虫笼(15张)
于沙捞越标本馆(Sarawak Herbarium)。[3]
生态关系图中的亮绿色标记为有腺猪笼草的分布地
有腺猪笼草陆生于沙捞越中部的霍斯山脉(Hose Mountains)的山脊顶部的茂密森林中,其海拔约为1500 m。[3]
还未发现关于有腺猪笼草的自然杂交种。[3]
相关物种
有腺猪笼草的黑色蜜腺(4张)
有腺猪笼草的毛被非常的发达,因此其似乎与细毛猪笼草(N. pilosa)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近缘关系。[1][2-3]它们的区别在于,有腺猪笼草不具备类似细毛猪笼草捕虫笼笼盖下表面的钩状附属物,并且捕虫笼更接近宽漏斗形。有限猪笼草的茎、叶片、叶柄和捕虫笼上都分布着大量的巨大黑色蜜腺。此外,其捕虫笼为淡绿色,并带有浅红色斑点。[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