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星毛虫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1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葡萄星毛虫

葡萄星毛虫(Illiberis tenuis Batler)

属鳞翅目,斑蛾科。又名葡萄毛虫、葡萄斑蛾。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发生。

危害症状 以幼虫为害葡萄嫩叶、叶片、花序和果实。幼叶被害后形成穿孔,危害重的仅留下网状的叶脉,造成早期落叶;被害的芽不能萌发;花序受害不能正常开花;果穗被害后出现小穗干枯脱落。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10毫米,体黑色,翅半透明,略有蓝色光泽。雄成虫触角呈双沛齿状,雄成虫触角林齿状,其上着生刚毛。卵圆形,乳黄色,成块产于叶背。幼虫初龄为乳白色,后渐变为紫褐色,长大后,体为黄褐色,末龄体长10毫米。体节背面疏生短毛,每节具4个突起瘤状物,排列成4条黄色纵线,边缘有黑色细纹,瘤状突起上生有数根灰色短毛和2根白色长毛。蛹黄褐色,体长约10毫米,外有白茧包围。

生活习性 每年发生2代,以2-3龄幼虫在枝蔓翘起的老皮下和植株基部的土块下结茧越冬。第二年葡萄萌芽后便迁移到芽上为害。第一代幼虫出现在6月上旬,第二代幼虫出现在8月初,卵期3-7天,踊期10天,单雌可产卵53-200多粒。第一代幼虫密度大,危害严重。幼虫初期多集中在葡萄叶背为害,长大后有吐丝坠落习性,可转到其他植株或枝条上为危害。

防治办法 ①冬季彻底清园,将葡萄枝蔓上的翘皮剥除、集中烧毁,消灭越冬幼虫。②药剂防治、在幼虫发生期喷布50%敌敌畏乳剂或90%敌百虫,或40%乐果乳剂,或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