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莲山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2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五莲山

五莲山风景名胜区,位于鲁东南沿海城市日照五莲县东南,东邻避暑胜地青岛130公里,南距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日照25公里,北距中国风筝城潍坊110公里,西与亚洲银杏王浮来山风景区相毗邻,五莲境内有204、206国道纵贯东西,交通便捷。五莲山风景名胜区属温带半湿润海洋性气候,平均气温12.6摄氏度,冬暖夏凉,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境内气候温和,特产丰富,山清水秀,河川纵横,素有台湾花莲,“山东五莲”之美誉。

五莲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68平方公里,由五莲山、九仙山两景区组成,主峰海拔515.7米。景区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众多,以奇、秀、险、怪、幽、旷、奥七大特色著称。

五莲山风景区是齐鲁大地最大的野生药库,山东省野生杜鹃花基地,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森林公园,佛教活动中心。被誉为“江北双绝”的万亩野生杜鹃花园、龙潭大峡谷和有“通天之举”的皇家寺院——护国万寿光明寺更是享誉大江南北。通过几十年的开发与建设,五莲山旅游风景区已经成为鲁东南最大的生态风景区。五莲山风景名胜区最佳游览时间为春夏秋三季,春夏之交万亩野生杜鹃花盛开,似云锦,像流霞,漫山遍野,令人陶醉。秋霜季节,满山红叶层林尽染,与山光石景相辉映,蔚为壮观。

九仙山为五莲山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与五莲山隔壑相峙,素以“奇如黄山,秀如泰山,险如华山”而著称。九仙山奇峰异石与洞窟泉瀑之多,与五莲山并称双绝。以其突兀的山峰,苍翠的植被,古老的文化,形成以游览观光为主体的产品类型。从曲径通幽的山间秀色到晴空响雪的悬泉飞瀑,从韵脉神秘的自然景观到古老丰富的历史文化,无不受到众多游客的喜爱,成为游览的佳处。九仙山的美可以归纳为奇、秀、险、怪、幽、旷、奥七大特色,最大的特点是“地中山、地中潭、地中瀑”,华北罕见,令人叫绝。还有被誉为“江北一绝”、漫山遍野的杜鹃花,春夏之交,竞相开放,令人陶醉。霜秋之季,满山红叶与山光石景相辉映,蔚为壮观。

居仙卧龙,传神离奇。历史上许多隐士骚客,常会于此,吟诗论文,赞美九仙山胜境。宋代文学家苏轼曾有“九仙今已压京东”的诗句。战国孙膑马陵大捷之后,辞去齐国军师,浪迹山林,终选此地,修建茅舍,聚待讲学,并写下了千古不朽的军事巨著《孙膑兵法》。明代礼部侍郎翁正春赞为“真齐鲁间最圣地也”。

一九八八年,九仙山含在五莲山之内,被省政府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其知名度大幅度上升。一九九五年松柏乡政府正式将其列入发展计划。修复了孙膑读书院遗址,并重塑了孙膑像,开辟了孙膑书院游览区。另外,彻底修通了九仙山通往县境主干道的盘山通车路附建中型停车场,还建有小型食宿宾馆及民俗村等其他服务设施,设置多处购物网点,旅游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

五莲山风景名胜区,位于鲁东南黄海之滨,五莲县境内。东邻避暑胜地青岛,南连港城日照,西接“亚洲银杏王”驻地莒县,北靠国际风筝都潍坊。其便利的交通、宜人的气候、秀美的风光、浓厚的古文化使这个省级风景名胜区迅速崛起,脱颖而出,成为诸多风景区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以至有了“台湾花莲,山东五莲”的佳传。

五莲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68平方公里,分五莲山、九仙山两大景区,两山隔壑相峙,景致奇异,各有千秋。域内万木葱郁,清丽峻茂,燕鹊环谷,山泉绕溪,匹练飞瀑,种种胜境,构绘出一幅清新、雅致、秀美、险绝的画卷,从而使宋代文豪苏轼也盛赞“奇秀不减雁荡”。纵观五莲山风景区,众多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有机地融于一体,造就了风景区奇、秀、险、怪、幽、旷、奥七大特色,49峰、20洞、18瀑、16潭、5池、4涧等400余景无不透露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上天的巧妙造化。真可谓景点遍布,水水相连,生机勃勃,灵气无限。

五莲山因五莲列峙,耸接云霄,如莲花初放而得名,九仙山则因八仙过海战恶龙,山神倾力育万树而流传。两山虽各有特色,但却共五大景观闻名遐迩。其一是奇峰怪石。景区内奇峰林立,怪石嶙峋,上不见巅,下不见路,奇色异景比比皆是;又颇具灵气,似唤之能应,驱之能动,五指峰、钵盂峰、玉烛峰、万卷书、龟峰、靴石、无字碑、荷叶棚等均形成颇具特色的峰石景观。其二是石窟幽洞。大自然以神来之手给这里创造了许多的洞天福地,并且赋予了他们一个个带有传奇色彩的美名。藏在烟雨涧下的水帘洞,巨石叠垒而成,滴水成帘,人入洞中,暑气皆无。天竺峰下的织女洞,曲折深邃,伴随着织女美丽的传说,别有诱人之处。似洞非洞的一线天,仰望苍穹,一线尽收,使您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神妙。其三是花木景观。景区内有大面积的森林植被和野生花卉,林木覆盖率达70%以上,林冠线和林缘线变化异常,丰富绚丽,具波澜壮阔之美。这里不但是齐鲁最大的野生药库,而且野生花卉种类繁多,达4000余种。其中,最著名的是野生杜鹃花自然保护区,其花色之丽、品种之多、面积之广,不仅在省域内少有,就是华北地区也是罕见的。漫山的杜鹃,一簇簇、一片片、峭崖上、松林间,竞相开放,流光溢彩,随风闪动,畅游花海,顿生万物悠悠之感。其四是溪谷景观。峭拔玉立的山峰,孕育出不尽的山泉,造就了一处处清泉环绕、松鸟鸣翠的幽谷。谷内林木混交,随着季节的变幻而绚丽多彩。若逢雨后,更是清新无比,时而密云自谷底涌起,一层层、一簇簇,似万马奔腾,进而峰林隐现,蔚为奇观。南来灏水,自积霖谷而下,汇入龙潭,冲“铁壁”,撞“铜墙”,自束练峰飞跌至黑龙潭之无底深渊,形成了18瀑、16潭,惊、险、奇、绝,令人神往的龙潭大峡谷,“春来桃花水涨”,“秋风壑满枫红”与之相互映衬,成影成趣,故而被诸多隐士所喜爱,谓之“小武陵源”。其五是人文景观。风景区古寺庙较多,因而也是省内的佛教活动开放点。五莲山的护国万寿光明寺、九仙山的侔云寺均曾一度香火鼎盛,并列齐鲁四大名寺。光明寺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年,因开山和尚取五莲山泉水治愈了万历皇帝母后的眼疾,遂敕建“护国万寿光明寺”,历时五载始成。寺庙位于望海、天竺、大悲三峰之间,气势宏伟、雕梁画栋,名噪大江南北。侔云寺位于九仙山万寿峰下,与光明寺隔涧相望,建筑规模宏大,虽历经沧桑,其遗址仍依稀可辨。除古寺庙外,五莲山风景区自唐、宋以来,就有诸多文人雅士流连驻足,留下传世佳文,故而又有“文章之府”的雅称。据考证,在风景区留下诗文者有几百人。苏轼、蒲松龄、李焕章、安志远、丁耀亢、张侗等均在此题字赋诗,抒情言志,把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勾画得淋漓尽致,可见作者对五莲山的眷恋之情。建国以后,新中国许多知名人士也来这里题诗秉赋,如赵朴初、臧克家、武中奇、苏毅然、梁步庭、于太昌、张冠增、刘毅等,进一步丰实了“文章之府”的内涵。

近年来,随着旅游事业的突飞猛进,五莲山风景名胜区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品位,开辟新的景点,得到了合理、有序、科学的可持续性开发,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她的娇姿。

五莲山风景名胜区以秀丽的自然景色、丰富的人文景观、灿烂的古文化欢迎您的到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