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群众到公民:中国的政治参与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6-0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内容简介

《从群众到公民:中国的政治参与(城市卷)》是由德国科学联合会(DFG)和德国经济合作部共同资助的“关于中国地方参与进程中的政治意识研究”的最终成果之一。作者对中国六个省份或经济特区的社区和村庄进行了考察,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多次访谈。在大量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制度变迁在草根层面上(农村和城市社区)对相关人员(农民、普通市民和地方干部)的意识的影响。本项目共分为两卷,第一卷即本卷致办于中国城市的研究;第三卷致力手农村地区的研究。一本卷从稳定和合法性的角度、从中国农村和城市的政治意识的角度,研究农村和城市居民区的转型及其对地方政府的政权稳定的影响和对全国层面的影响。

作者简介

作者:(德)海贝勒 舒耕德 译者:张文红 丛书主编:俞可平

目录

总序

前言

引言:本研究的背景和目标

一、问题的提出

二、概念

三、研究方案

第一章 方法论解释

第二章 从历史角度看中国城市的管理和统治

一、历史上的模式

二、1949年之后的城市社会控制

第三章 城市居住区改革的必要性

一、城市居民区的分化

二、从传统的居委会到城市集体的现代模式:社区

第四章 社区的组织结构:实例

一、组织结构

二、政策领域

三、党的组织

四、作为社会资本的网络

第五章 通过新的社会保障形式重新合法化:社区作为合法性机构

一、社会保障新模式的必要性

二、社区作为新的社会机构

三、谁是社会弱势群体?

四、最低生活保障是城市贫困人口的新的保障制度

第六章 政治参与、社会动员和政治意识

一、社区内的参与:政治的抑或社会的?

二、参与的政治层面/近政治层面

三、居委会控制下的职能

四、党的活动

五、在准自治组织中的参与:业主委员会

六、协会和联合会

七、参与的非正式因素

第七章 社区的选举和选举过程

一、选举在中国的发展

二、社区内的选举进程

三、对选举和选举形式的态度

四、制度的选举效果

五、为什么要选举?

六、总结:参与是学习过程?

第八章 制度的效果:公民权、自治和共同体的形成

第九章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译后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