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下华严寺菩萨像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2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山西下华严寺菩萨像

《下华严寺菩萨像》,泥塑,作于辽代,约公元1038年左右,立于山西大同下华严寺内的薄伽教藏殿中。

下华严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南,创建于辽代,原来与上华严寺为一体,到明代中叶才分为上、下两寺,面朝东面的为下华严寺,西面的为上华严寺。华严寺在辽代是西京大同府的主要佛寺,也是皇家祖庙之一。其主体建筑是薄伽教藏殿,建于辽代重熙七年,即公元1038年。

“薄伽”是世尊释迦牟尼佛的梵语名“薄伽梵”的简称。“教藏”是收藏佛经的地方,薄伽教藏殿内有藏经柜38个,因此而得名。在薄伽教藏殿内,有泥塑菩萨31尊,是现存辽代佛像群中最重要的一组。

薄伽教藏殿供养的主佛有南正尊释伽牟尼、北正尊毗卢遮那和中正尊卢舍那,即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佛,周围分布罗汉、菩萨、天王和金刚等塑像。其中,中正尊卢舍那右侧,盘腿坐于莲花台上的菩萨像是群像中比较引人注目的一尊。他面目俊秀,神情谦和沉稳,右手举起,呈说法印状,左手平伸在腿上。体态丰满圆润,线条流畅,背后佛光镂刻得精巧美观,充分显示了辽代佛雕艺术的风格。

众菩萨像塑造手法简洁精炼,又不失细腻,美中不足的是缺少变化,面貌过于相似,象是按同一标准塑造出来的。这也反映了当时佛雕的普遍缺点。但无论如何,下华严寺薄伽教藏殿的这些菩萨像代表了辽代雕塑的最高水平,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