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傀儡次韵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6-0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基本信息【作品名称】观傀儡次韵

【创作年代】明朝

【作者姓名】王守仁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1]

作品原文观傀儡次韵

处处相逢是戏场,何须儡傀夜登堂。

繁华过眼三更促,名利牵人一线长。

稚子自应争诧说①,矮人亦更浪悲伤②。

本来面目还谁识,且向樽前学楚狂③。[2]

作品注释①诧说:说着惊奇的话。

②浪悲伤;指表演很用情。

③楚狂:此处用典。春秋时楚国有个叫接舆的人,狂浪不拘,人称楚狂。[2]

作品译文人世间处处遇到的都象是做戏,哪里还要儡傀夜晚登场表演。

过眼烟云的繁华比夜半三更来得更快,名和利象一根线把人长长地牵住。

小孩子当然会对儡傀戏争说惊奇的话,那傀儡哟愈发表演得悲伤。

有谁还识得本来的面目呢?就这样对着酒杯学学楚人接舆的狂浪吧。[2]

作品简析这是作者观儡傀戏有感而发之作,富于哲理。在作者看来,社会生活便是一个大舞台,人人都是演员,所有的一切便如演儡傀戏一样,一根线牵起了名和利,本来的面目都被遮掩了,人也就不需要装腔作势。这首诗反映出诗人被贬谪后愤世疾俗的心境。[2]

作者简介王守仁像

王守仁(1472~1529),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二十八岁参加礼部会试,名列前茅,中了进士,授兵部主事。1506年(明武宗正德元年),因反对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1517年(正德十二年),江西、广东等地爆发民乱,王守仁被朝廷重新启用,并平定了宁王等叛乱,立下赫赫战功。王守仁不但武功非凡,他也是著名的儒学大师,著有《传习录》等重要的著作,是儒家心性学说的集大成者。[3]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