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刘侍御二首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6-0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基本信息【作品名称】赠刘侍御二首

【创作年代】明朝

【作者姓名】王守仁

【文学体裁】七言诗[1]

作品原文赠刘侍御二首

蹇以反身,困以遂志①。今日患难,正阁下受用处也,知之,则处此当自别。病笔不能多及,然其余亦无足言者,聊次韵。某顿首,刘侍御大人契长②。[2]

(一)

相送溪桥未隔年,相逢又过小春天。忧时敢负君臣义,念别羞为儿女怜。

(二)

道自升沉宁有定③,心存气节不无偏。知君已得虚舟意④,随处风波只晏然⑤。[3]

作品注释①蹇:艰阻,不顺利。困:艰难窘迫。蹇和困都是《易经》中的卦名,古人认为蹇时要知止,困时要坚定志向。

②契长:对人的尊称。情投意合的朋友兄长。

③升沉:起伏变化。

④虚舟意:比喻胸怀宽广。虚舟,空船。出自《晋书·谢安传》:“太子浮沉,旷若虚舟。”

⑤晏然:安然、处之泰然。[2]

作品译文遇到艰险时能适时停止,在困难的时候也不放弃追求。今日患难,正是你磨炼意志的机会。知道这些,自己就应该对现在的处境有清醒的认识。病中不能多说什么,然而其它的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姑且依你的韵和之。

(一)

相送小溪桥头还不到一年,才过十月阳春又相逢了。

忧愁时连君臣的忠义也有所不顾,离别时羞作儿女情长的思念。

(二)

道的起伏变化哪里有一定,心中的气节不能有偏差。

知道你已经具有了旷若虚舟坦荡的胸怀,什么样的风波也能处之泰然。[2]

作品简析这组酬赠友人的诗对友人的性格、气节无不褒奖,而且希望友人在气节上不要出现偏差,虽然是酬赠友人,却也表达了王守仁做人的准则。在诗中,阳明对友人不依附权贵、不贪恋儿女私情、心怀坦荡的品格给予了极高了赞赏,反映出王守仁与这位友人思想感情上的共呜。[2]

作者简介王守仁(1472~1529),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二十八岁参加礼部会试,名列前茅,中了进士,授兵部主事。1506年(明武宗正德元年),因反对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1517年(正德十二年),江西、广东等地爆发民乱,王守仁被朝廷重新启用,并平定了宁王等叛乱,立下赫赫战功。王守仁不但武功非凡,他也是著名的儒学大师,著有《传习录》等重要的著作,是儒家心性学说的集大成者。[4]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