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杆胡同
位于东城区东北部,东起针线胡同,西至东直门北小街,南邻针线一巷,北靠北官厅胡同,属北新桥街道办事处管辖。
旗杆胡同,清朝属镶黄旗,称十根旗杆胡同,民国称十根旗杆。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旗杆胡同。
旧时旗杆为衙署、祠庙用以张挂旗幡的立柱,需依制度规定而设,不得随便建立。此胡同内既立旗杆,而且多达十杆,应非一般地区。在《乾隆京城全图》中已有其胡同名,可知胡同得名最晚也在清初。据推测,旗杆胡同地名很可能和胡同内的履亲王府和真武庙有关。履亲王府在旗杆胡同旁,康乾时,为履亲王府最盛时。王府的旗杆,加上寺庙的旗杆,多达十根,人们便称所在胡同为十根旗杆胡同。后府主的爵位下降,到咸丰时,履亲王府的主人只袭镇国公。再加上一次大火,王府被烧毁,变成一片荒烟蔓草。而地名一直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