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磁偏角

地磁偏角(geomagnetic declination):
地球表面任一点的磁子午圈同地理子午圈的夹角。因指南针、磁罗盘是测定磁偏角最简单的装置,所以磁偏角的发现和测定的历史也很早。1702年,英国E.哈雷发表了第一幅大西洋磁偏角等值线图。根据规定,磁针指北极N向东偏则磁偏角为正,向西偏则磁偏角为负。
早发现地磁偏角
我国宋代科学家沈括,于11世纪末著的《梦溪笔谈》中,在记述用天然磁石摩擦钢针可以指南的时候指出:“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这是世界上关于地磁偏角的最早发现。 磙偏角、磁倾角(地球磁场和水平面的夹角)、地磁场的水平分量,称为地磁三要素。欧洲人对磁偏角的发现,是在哥伦布海上探险途中的1492年,比沈括晚四百多年。
地磁偏角就是地球南北极连线与地磁南北极连线交叉构成的夹角。北宋科学家沈括首先发现了地磁偏角。他在《梦溪笔谈》卷二十四中写道:"方家以磁石摩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这是我国和世界上关于地磁偏角的最早记载。
人们从后来的地磁学发展知道,由于地磁极不断变动,所以地磁偏角随地点的变化而变化,即便在同一地点的地磁偏角大小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改变。沈括可能是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观察磁针指南,以及观察磁针是在各个不同的地点上,所得到的各个偏角值大小也就不一样,多数是偏东的,但是也不完全如此,因而他在《梦溪笔谈》中记为"常微偏东"。
西方直到公元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航行美洲时才发现了地磁偏角,比沈括的发现晚了约400年。
附:各地的磁偏角:
地名 磁偏角
漠河 11°00'
齐齐哈尔 9°54'
哈尔滨 9°39'
长春 8°53'
满洲里 8°40'
沈阳 7°44'
旅大 6°35'
北京 5°50'
天津 5°30'
济南 5°01'
呼和浩特 4°36'
徐州 4°27'
上海 4°26'
太原 4°11'
包头 4°03'
南京 4°00'
合肥 3°52'
郑州 3°50'
杭州 3°50'
许昌 3°40'
九江 3°03'
武汉 2°54'
南昌 2°48'
银川 2°35'
台北 2°32'
西安 2°29'
长沙 2°14'
赣州 2°01'
衡阳 1°56'
厦门 1°50'
兰州 1°44'
重庆 1°34'
遵义 1°26'
西宁 1°22'
桂林 1°22'
贵阳 1°17'
成都 1°16'
广州 1°09'
柳州 1°08'
东沙群岛 1°05'
昆明 1°00'
南宁 0°50'
湛江 0°44'
凭祥 0°39'
海口 0°29'
拉萨 0°21'
珠穆朗玛 0°19'
西沙群岛 0°10'
曾母暗沙 0°24'(东)
南沙群岛 0°35'(东)
乌鲁木齐 2°44'(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