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艾蚜茧蜂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1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中文名称: 苦艾蚜茧蜂

拉丁文名: Aphidius absinthii Marshall

目名称:膜翅目

科名称:蚜茧蜂科

亚科名称: 蚜茧蜂科

属名称: Aphidius

形态特征: 雌蜂头横宽,大于胸翅基片处宽度。上颊比复眼横径窄1/5。颊长是复眼纵径1/4。脸宽为头宽1/2.3。幕骨指数0.5。3单眼呈直角三角形排列,卵形(4:5),毛稀短。触角16-17节,多为17节,少数15、18节,长达腹中部;第1、2鞭节等长,长为宽的3.0-3.5倍;端部不加粗。盾纵沟在上升部,略呈小扇形,清晰。并胸腹节中央小室窄长。翅痣长是宽的3.5-4.0倍,痣后脉短,为痣长的1/2-2/3,径脉第1段等长或稍长于第2段。腹柄节长是气门瘤处宽的3.0-3.5倍,具短的中纵脊;前侧区有成排纵细脊纹5-12条,多是8-10条。产卵器鞘较细长。体多数是黄至橘黄色,少数为褐色。头全黄或褐黑,复眼、绝大部鞭节、单眼区褐黑色。胸接近全黄或黑褐色;背面与并胸腹节有褐色斑。腹黄或褐色,产卵器鞘暗褐色。体长1.8-2.8毫米,触角长1.5-2.3毫米。雄蜂触角18-19节,长1.5-2.2毫米;体长1.5-2.2毫米,色泽较暗。僵蚜黄褐色。羽化孔位于腹管处,孔盖多不脱落,孔口边缘较整齐。本种主要特征:腹柄节前侧区纵细脊纹8-10条,幕骨指数0.5;触角多为17节;上颊、颊宽度于寄主种类等。

寄主:菊小长管蚜

发生情况: 发生于4-6月间,数量不多。

生境:草原型;与菊、蒿属植物伴随着。

地理分布:陕西、四川、台湾、香港;朝鲜、日本、中亚、欧洲、北美。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