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形理论
最初是以美国200多个城市结构的资料研究出来的理论。后来由何以德(Homer Hoyt)加以发扬。他们认为城市内部的发展,尤其是居住区,并不如布吉斯所说的土地价值继续向城外增加,而是低值的住宅区也可能自城中心延向城外地区。同时也主张,城市的发展,常从城中心开始,沿着主要交通要道或者沿着最少阻力的路线向外放射。
金融股票上的扇形理论: 趋势线,速度线和干式线这三种切线具有共同特点,既找到一点,然后以此为基础,向后画出很多射线,这些直线就是未来可能成为支撑线和压力线的直线
扇形原理
黄金日线图,价格突破第三根(最下面)的扇形线,表趋势反转。
转载请注明出自瑞德投资论坛 http://www.wzde.com/bbs/viewthread.php?tid=1895
扇形地带理论又称楔形理论。指城市土地利用功能分带,是从中心商业区向外放射,形成楔形地带。是城市内部地域结构3个基本理论之一。由美国土地经济学家赫德(R.M.Hurd)于1924年研究了美国 200个城市内部资料后提出的。1936年,霍伊特(H.Hoyt)在研究美国64个中小城市房租资料和若干大城市资料后又加以发展。他们根据城市发展由市中心沿主要交通干线或其他较通畅的道路向外扩展的事实,认为同心圆理论将城市由市中心向外均匀发展的观念不能成立。高租金地域是沿放射形道路呈楔形向外延伸,低收入住宅区的扇形位于高租金扇形之旁,城市是由富裕阶层决定住宅区布局形态。该理论模式具有动态性,使城市社会结构变化易于调整,能够将新增的居民活动附加于城市周边,而不象同心圆模式,需要有地域上的重新发展。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实践证明,因企业设置趋向于富裕市场、富裕居民区分布扇形增长最快。扇形理论是从众多城市比较研究中抽象出来的,并引入了运输系统论证。故研究方法上较同心圆理论进了一步。这一理论的主要缺陷,一是过分强调财富在城市空间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二是未对扇形下明确的定义;三是单凭房租这一指标来概括城市地域的发展运动,忽视了其他社会经济因素对形成城市内部地域结构所起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