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伯通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1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周伯通
1983年版《射雕英雄传》中的周伯通

概述周伯通,金庸小说作品《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的人物,武功很高强的, 性格又很像个小孩子,号称:老顽童。小说中的周伯通为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的师弟,从行文中看一开始他与王重阳只是结拜兄弟,后来王重阳开始传授他全真派武功,并收他为师弟。

目录[隐藏]

【人物简介】【人物评析】【周伯通的性情】【对爱情的逃避】【周伯通长寿有道】【坦然地生活在天地之间】【天同星周伯通】

周伯通

【人物简介】射雕大侠郭靖的义兄弟。

丐帮帮主耶律齐的师父。

最后在华山改了五绝称号。

原五绝称号: 新五绝称号:

东邪黄药师东邪黄药师

西毒欧阳锋西狂杨过

南帝段智兴(一灯大师) 南僧一灯大师

北丐洪七公北侠郭靖

中神通王重阳中顽童周伯通(本来是老顽童)

武功:九阴真经、双手互搏术、七十二路空明拳、全真教武功。

一生最大的错就是和南帝的妃子瑛姑私通,最怕见到的人就是一灯和瑛姑,最令他心服的人黄蓉。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见过自己与瑛姑的儿子。

这是 金庸眼中的周伯通,金庸之所以这么重视他,把他放在位居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之上,起到相互协调的作用是因为在道教历史上确有其人,王重阳在建立全真道时收了7个徒弟,其中马丹阳与孙不二是夫妻,当时的王重阳非常喜欢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并不喜欢马钰,因为他修道前曾是个富家子弟,拜师后很长时间内放不下公子哥的架子,所以经常被师傅打骂,而后下山传道,离开师傅。而王自从离开终南山的活死人墓号称“三髻子”后四处游荡、居无定所,现在因为要传教布道,所以找到周伯通,暂住其家,后来周伯通为了帮王传道,把自己的宅院让出,作为全真道三教三光会的会址,后来又有了三教莲花会…,使道教得以发扬光大,由最早的五斗米道等的分散修行,变成了集体修道,所以周伯通的这一举动,对今后道教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人物评析】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两部长篇小说中,金庸先生为读者刻画出一个既风趣幽默又活泼可爱的人物,他就是周伯通。周伯通年纪很大,为人却朴实天真,其行为举止犹如孩童,人称老顽童。在桃花岛初遇周伯通时,郭靖眼中的他不仅模样奇特,性情也奇特:“只见这人盘膝而坐,满头长发,直垂至地,长眉长须,鼻子嘴巴都被遮掩住了。……那老人哈哈一笑,装个鬼脸,神色甚是滑稽,犹如孩童与人闹着玩一般 ……”周伯通天生是个乐天派,喜欢无拘无束的玩;他深得道家养生要旨,长寿有道,逍遥自在地生活在天地之间。

【周伯通的性情】1.不失赤子之心,不通人情世故

周伯通这人童心很盛,其赤子之心始终不失,人也毫无机心,虽然年纪大了,可说话办事仍然像个顽童。他可以无拘无束地尽情展现其童心童趣,即便有人呵斥

周伯通

他,他也不着恼,该怎么玩还怎么玩。周伯通是贪玩的,看到一个好玩的东西,就旁若无人地玩起来,待到玩过头了,郭靖和黄蓉批评他耽误正事,周伯通一点也不生气,嘻嘻一笑过后,会乖乖地按照他们的指派,老老实实做事去。周伯通不通人情世故,他胸无城府、幼稚顽皮,无法像一般成年人那样理智地调控自己的言行举止,经常不讲分寸地乱开玩笑。周伯通喜欢开玩笑,却没想到过分的玩笑往往给他人带来精神上的痛苦。性情所至,周伯通见到谁都想嬉闹一番,却毫不理会别人的感受,他把嬉闹当成生活中的一大乐事,也许,在他心里面觉得这一切没什么大不了的,然而,有些嬉闹却有可能危及到亲友的性命。《射雕英雄传》中,在一座石屋里,明知有欧阳锋、裘千仞两个强敌在,周伯通却玩性大发,迫不及待地拉郭靖参与四人混战游戏,郭靖险些命丧其中。

2富有智慧的武学明师

瑕不掩瑜,周伯通热爱生活,热爱世间一切离奇古怪的东西,对万事万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不仅如此, 周伯通还富有智慧,当他被黄药师囚禁在桃花岛上时,竟能别出心裁,悟创出上乘武功空明拳以及双手互搏术。周伯通对道家老子学说领悟得非常透彻,“道即空、无、虚,因其空、无、虚才能吸纳万物,衍生万物,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老子看来,虚空的、非实体之物才是有用的。当然这里的‘无’和‘虚’并非空无一物,而是无所不包的‘空灵’,体现了道家不为外物所囿的自由精神。”传授郭靖空明拳时,周伯通一改顽童秉性,神情庄重,启发郭靖:“我这全真派最上乘的武功,要旨就在空、柔二字,那就是所谓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在周伯通启发下,郭靖终于悟出空明拳以柔克刚之理。周伯通有着丰厚的道家文化底蕴,传授郭靖武功时,他能因材施教,采用启发式教育方法,循循善诱,用心指点郭靖,堪称武学明师。

【对爱情的逃避】1有情人难相见

周伯通不大懂得儿女私情,可美貌端庄、聪慧过人的瑛姑偏偏爱上了他。周伯通之所以能掳获女人的心,只因他心思单纯。周伯通非常孩子气,他看到瑛姑舞剑,就争强好胜地与之比武。比武过后,又教她点穴功夫,抵不住冲动,两人便有了肌肤之亲。事发之后,师哥王重阳非常生气,狠狠训诫了一番周伯通。周伯通却说,本来不知这是错事,不然,杀他头也决计不干,既然现在知道了,一定不会再犯。后来,周伯通的确未犯这样的错误,一方面他是听从师哥训诫,另一方面他也对婚姻家庭有着恐惧心理。却说瑛姑把自己的满腔柔情许给了周伯通,她用大半生光阴追逐这份近乎飘渺的爱情,而周伯通却只是一味地逃避,宁愿见到瑛姑就跑,也不愿果断地负起人生责任来,瑛姑为此伤透了心。周伯通觉得女人很可怕,太接近了会出麻烦,同时,他又知道做人应该成全朋友之义,因此他便一个人出走。杨过去百花谷请周伯通出谷,说是让他面见一个人,“周伯通是直性子,人却不傻……,他听了杨过这两句话,隐隐已猜到他的来意,说道:‘世间我有两个人不见。一位是段皇爷,一位是他的贵妃瑛姑。除这二人之外,谁都见得。’杨过心想:‘看来只有使个激将之计。’说道:‘原来你曾输在他们手里,武功不及,因此见了他们害怕。’周伯通摇头道:‘不是,不是!老顽童行事卑鄙下流,对不起他二人,因此没脸和他们相见。’”周伯通自知做错了事,觉得对不起瑛姑,也对不起朋友,心生愧疚,这才是他回避瑛姑的原因所在。

2 鸳鸯织就欲双飞

周伯通无法忘却那段情,可他又没有胆量去面对,所以他只有逃避。为此,有学者认为,“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崇尚率性自然,返朴归真。如老顽童周伯通,胸无半点尘埃,他的嬉笑怒骂,皆出自天性。他不知情为何物,更不存在名利观念,完全超然于宇外。他所疾恶者是蛇,所惧者唯有与其有染的刘瑛姑,所好者武,而所恨者却无一人。他与瑛姑的‘奸情’也出于自然,并非是邪恶的欲念;他武功盖世,却被瑛姑追得无处可藏,更无法领悟瑛姑对他的真情真意。”然而,在笔者看来,周伯通对瑛姑还是有情意的,只不过他把对瑛姑的情意牢牢锁在内心深处而已,在桃花岛上,周伯通中了蛇毒,导致高烧昏厥,嘴中喃喃自语的竟是他和瑛姑的定情之诗《四张机》,“只听他喃喃的道:‘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郭靖问道:‘你说什么?’ 周伯通叹道:‘可怜未老头先白,可怜……’。”可见,周伯通对瑛姑的相思之苦非常深。周伯通和瑛姑自青春年少时分手,直到晚年两个人才重逢,其爱的思念与苦楚尽数浓缩进了《四张机》这首词里面。

【周伯通长寿有道】1 精神超然,身心和谐

在《神雕侠侣》中,周伯通虽已年近百岁,却丝毫没有疲态,健康状况良好,整个人神采奕奕的,好似返老还童了似的,“其实世间岂真有返老还童之事,只因他生性朴实,一生无忧无虑,内功又深,兼之在山中采食首乌、茯苓、玉蜂蜜浆等大补之物,须发竟至转色。即是不谙内功之人,老齿落后重生、筋骨愈老愈健之事,亦在所多有。周伯通虽非道士,但深得道家冲虚养生的要旨,因此年近百龄,仍是精神矍铄,这一大半可说是天性使然。”周伯通性格开朗,胸襟开阔,从来没有争武功天下第一的想法,更没有一统江湖的野心,他一生逍遥自在,不争名,不逐利,无忧无虑。周伯通被黄药师囚禁在桃花岛一座山洞中,在郭靖来到桃花岛之前,他没人玩,就自己跟自己玩,竟然自创出左右手互相搏击的武功。十年囚禁生涯,他既不悲不忧心忡忡,反倒自得其乐,吃得下,睡得香,想得开,精神十分超然,由此可见,周伯通能长命百岁绝非偶然。

2养生健身,逍遥自在

周伯通是乐观豁达之人,他性格开朗,爱玩、善玩,经常动手、动嘴、动脑,大脑反应敏捷,平时喜欢钻研武功。周伯通喜欢练武,但他练武非常讲究悟性,身体疲劳了绝不再练,运动较为适度。周伯通爱好多,精神有寄托,他不仅喜欢玩游戏,也喜欢练武功,不仅喜欢调养蜜蜂,也喜欢到处游走,广泛的兴趣爱好既陶冶了其情操,也振奋了其精神。生命在于运动,周伯通独创的双手互搏术以及空明拳是很好的养生健身术。周伯通没有敌人,也就没有怨恨,他整天快快乐乐的,心中没有任何不良情绪。周伯通交友多,从郭靖、黄蓉,到杨过、小龙女,周伯通和晚辈进行无拘无束的交往,交往时,他毫不在乎自己的年龄、辈分,完全融入到与晚辈交往的欢畅之中。周伯通常到户外走动,户外阳光充足,空气好,常散步还可活动筋骨,疏通经络。周伯通喜欢笑,整天笑嘻嘻的,笑是最好的情绪调节剂,笑不但能缓解人的紧张情绪,改善睡眠,还可使人容光焕发。周伯通平日里闲闲的,不必因为做事而忙得焦头烂额,其情感也能得到合理宣泄,这种收放自如的情感特点,使他在晚年也饱受爱情的滋润。也许,周伯通从内心深处并未刻意追求长寿,但他长寿有道,比一般人更能享受到长寿给人带来的幸福吉祥。

【坦然地生活在天地之间】1不可或缺的小说人物

周伯通

在金庸这部武侠小说中,周伯通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虽然其言行举止有点滑稽,可不失为一个很可爱的人物。在小说中,周伯通往往作为推动事件发展的人物出现,每当周伯通出场,往往会营造出几分活泼欢畅的气息,使读者原本紧张的心一下子松开,从而获得极大的阅读快感。周伯通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却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不知不觉之中,把欢乐与吉祥带给了他人。他兴致勃勃地跑到绝情谷偷吃,把绝情谷闹得天翻地覆,却也正好解除了小龙女误嫁公孙止的危机。落难山洞时,周伯通看到小龙女操控蜜蜂的绝艺,兴起了养蜂之趣,日后才能从蜂翅刻字上察知小龙女被困深谷下。周伯通行事不无疯颠之处,其心地却极为善良,他赖着郭靖陪他练武,却将双手互搏术和空明拳无私地传授给了郭靖,而后又哄着郭靖学会了《九阴真经》,郭靖功夫大进,日后成长为顶天立地的一代大侠,周伯通是功不可没的。周伯通从心所欲,洒脱不羁,总是兴高采烈,总是充满活力,总是充满好奇心。不过,周伯通尽管号称顽童,可在其内心深处,却也渴望受人尊敬,而不愿总被人当成顽童。当他受金轮法王追击被困守在山洞时,和小龙女有一段对答:“小龙女……叹了口气,道:‘倘若杨过在这儿,我便在这山洞中住一辈子也没什么。’周伯通怒道:‘我什么地方及不上杨过了?他还能比我强么?我陪着你又有什么不好?’”周伯通说话不无孩子气的一面,可其言语之间却也暗含着渴望他人把自己当大人看待的心理。

2人是社会的人

周伯通是一个快乐而自由的人,就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所做的一切只是为着好玩,为着开心,所以他的一生既快乐又逍遥。道家哲学讲究不争,对周伯通来说,世人迷恋的功名利禄他全不放在心上,他活得潇洒,活得开心,而这一切都源自他的本心。周伯通一生都在玩,从高深武功的双手互搏,玩到小孩子的鬼脸玩具,再玩到蜜蜂,玩到随处找人打架。周伯通嗜武如命,可他练武并无功利性,只是觉得武功有趣好玩而已。他心中毫无争胜之念,尽管对《九阴真经》记载的功夫心痒难耐,可也仅仅是为了满足其好奇心,并非为了争武功天下第一。然而,现实是复杂的,周伯通毕竟也是金庸小说中虚构的人物,“人是社会的人,他的存在必须在社会的约束之下,从懂事的那天起就被教育要遵守各种规则,不能任性而为。人的一切行为,几乎都要受规则的限定,总是不自觉地为社会生活这个巨大的漩涡所裹挟,终其一生,在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里演出自己的人生悲剧或喜剧。虽然他可以抗争,可以奋斗,但他的行为却始终要符合社会的游戏规则。进入现代社会以来,随着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们在获取更高的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也愈来愈多地失去了‘自由’,生命活动按照固定不变的法则程式化地运行着,人的生命活到空前的压抑,或者说人成了‘异化的人’。正是出于对这种生存状态的不满,人们有一种回归生命本真状态的强烈的内在渴求。”周伯通不太认同现实社会的功利价值,所以,也会被人们解读为得过且过,没有事业心,然而,周伯通遨游四海,只将人间当作嬉戏的乐园,富有乐趣地开心地活着,便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虽然很难像周伯通那样活着,然而,有了小说中的周伯通,若能经常性地与周伯通式的身心状态比照一下,领会一下周伯通式的生活情趣,也是很有价值的。人活一世,理应像周伯通那样心胸豁达,逍遥自在,保持自己的一份天真烂漫,凭着一颗不折不扣的赤子之心,坦然地生活在天地之间。

【历数老顽童周伯通的五宗罪】——个人认为这一段写得垃圾无比而且毫无意义,本想删除,但想作者打字辛苦,算了吧!金庸先生在他的《射雕英雄传》与《神雕侠侣》中,都写到了一个插科打诨式的人物:周伯通。这家伙出自全真教,且为第一次“华山论剑”金牌得主王重阳的师弟,除了习武较勤之外,一生不务正业。我想,金庸先生之所以要在他的作品中写下这么一个人物,大概就是为了等待后起之辈看完小说之后,来批判“他”吧。那么,为什么要批判周伯通呢?

因为,这个人物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相比,实在有太多相似之处,又加之八三版“射雕”与八四版“神雕”,将这个人物演活了,数次热播或者数次重播之后,社会上已经并且还在继续掀起一股“摹仿”老顽童的热潮,所以,不好的苗头出来了,我们应当对之进行猛烈批判,以挽救那些已经、正在或者即将陷入歧途的人们,让他们知道我们自己生活的这个时代,不可以像周伯通一样。

周伯通
老顽童周伯通

纵观金庸先生的两“雕”小说,我们不难看出,金先生共写了“老顽童”周伯通的五大罪状,且让我一一数来,与像我一般疾恶如仇的人们共批之。“观今宜鉴古”,为了深入持久地批判“老顽童”周伯通,我们必须一边批判周伯通本人,一边联系实际,对照现实兼谈我们自己,让这个批判材料有的放矢,大家有则改之,无则加免。

首先批判“老顽童”周伯通的第一条罪状:“炫耀”武功,争强好胜。在“射雕”中,我们第一次见到周伯通是在桃花岛上。桃花岛虽多桃花,却无桃子,因此,大家不必给周伯通找一个“他上桃花岛偷桃子吃”的理由,来为他说情。录黄药师口供,我们得知,周伯通这家伙竟然在桃花岛的一个山洞中住了十年了,动机就是为了找黄药师打架。据说,他身上有一册《九阴真经》,一天到晚加紧练习,然而他又答应了他那死去的师兄今生绝不用《九阴真经》里的武功,所以,不管他如何苦练,始终打不过黄药师。十年的时光,可不是个小数目,以天来计算的话也有三千多天呢,就被这家伙给虚渡在桃花岛上了。不仅如此,他住在桃花岛的十年里,从来就没给小丘他们打过电话或者用手机发过信息甚至写封信什么的,害得小丘他们到处找,一找就是十年。在郭靖来到桃花岛之前,他没人玩,就自己跟自己搏斗,竟然自创了一套武功叫做“左右手自由搏击术”,实在奇怪的紧。按理,中国人是很低调的,女的要“笑不露齿,言不高声,行不大步”,男的则不管你有无本事,都要在人前保持一种谦虚的态度,可是,周伯通这家伙却无视祖先这些不成文的规矩,动则就在人前显露高深武功,三天两头就缠着黄药师打上一架,搞得黄药师苦不堪言,实在可恶的很。跟郭靖回到中原之后,只要哪里有不平的“架”要打,哪里有就他周伯通的身影,实在不成“名堂”。周伯通的这一罪状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大大地存在着。比如,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人们,在工作上依仗自己的“才华”,竟然看问题比“领导”还看得全面,在领导拍板的时候,竟然要跟领导的“不当决策”叫板,而且还要“为了集体利益”狠狠地冲撞领导,让领导下不了台,实在“可恨”;这些人,工作起来的时候也像周伯通一样,不给家里打电话,不顾家人的“感受”,甚至还会在一段时间内与大部分朋友“失去”联系,实在“可恶”;这些人好管“闲事”,动不动就拿起笔来写“批评文章”,或者给弱者出一些能够扳到强者的“馊主意”,实在“可憎”。

其次批判“老顽童”周伯通的第二条罪状:为老不“尊”,无长者“风范”。郭靖见到老顽童的时候,他大概也有四五十岁了吧。按照咱中国人的观点来看,老年人就该有个老年人的样子,在晚辈面前应该摆出一付高高在上的姿态:首先要与他们拉开距离,有距离才能让他们感到威严;其次要在他们面前不停地讲你的辉煌历史与伟大成就,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崇敬你;第三要在他们面前不懂装懂,用一些“嗡”、“啊”、“哦”等叹词,向他们表示你对某些问题是很有研究的,以让他们感到你的高深莫测,从而不敢在你面前“出头”;第四要想尽一切办法压制年轻人的想法、做法,就算他们那样想或那样做完全是对的,你也要先压下来,然后再想办法将这些想法与做法改头换面变成自己的,有了这个环节,他们才会感到你是一个有主见、经验丰富的人,从而在你面前变得驯服与温顺;第五要千方百计出一些正常情况下无法解决的“难题”给他们做,做不好就拿出长者的威严狠狠教训他们,以让他们知道你的“严格”,从而不再主动要求“工作”。可是,周伯通完全“降低”了老年人的身份与形象,不仅不以长者自居,反而与一个二十左右的小伙子结为兄弟,并且动不动就被黄蓉与郭靖抢白与数落。你看人家黄药师,整天扳着一张面孔,很少说话,很少微笑,结果使得自己虽然五十来岁了,依然酷毙了,被他打断腿骨挑断脚筋的徒弟们,还一个个对他服服帖帖。不仅如此,周伯通几十岁的人了,竟然还整天象个小孩子一样爱玩,看到一个好玩的东西,也不避嫌,就在郭靖与黄蓉这些小辈面前玩起来,待到玩过头了,郭靖与黄蓉老是批评他不办正事只顾着玩。试想想,像郭靖与黄蓉一样的小辈批评长者,无论是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都是少之又少的,奇怪的是,这周伯通在被黄蓉与郭靖批评之后,不仅不生气反而知错就改,还按照他们的吩咐去老老实实做事,实在要令现实生活中的长者们稀嘘不已。所以,我以为周伯通坏了历史上与现实中老年人的规矩,应该批判。

接着批判“老顽童”周伯通的第三条罪状:“挖”朋友墙角。古人云:朋友妻,不可戏。千百年来,人们都遵循着这一古训,与朋友相处。哪知道,到了“射雕”里面,这周伯通竟然“挖”起朋友的墙角来了。而且,他的朋友不是一般的武林人士,而是堂堂的大理国皇帝。尽管,段皇爷总是沉湎于武功,为了练功总是闭关,一闭关就是三五个月或者一两年,让一个有着正常生理需要的瑛姑守活寡,你周伯通也不能乘虚而入,整天去陪人家一个女人玩啊。退一步讲,你陪她玩玩也就罢了,要命的是你周伯通竟然还以你的笨头笨脑弄出许多“幽默”与“风趣”来,害得人家瑛姑整天笑得合不拢嘴,不爱上你才怪呢。爱上你就爱上你吧,你周伯通一个大男人难道也要象人家小女子一般不能自我控制么?看你平时笨乎乎的,那个下雨的夜晚在那座破庙中,你却一点也不笨了,结果还把人家瑛姑的肚子弄大了,将人家大理国好好的第一家庭弄得支离破碎。你周伯通实在是一个“货真价实”的第三者,按照现在的“婚姻法”来评判的话,可得坐上个几年好牢呢。正是因为怕坐牢,所以,等段皇爷发现之后,周伯通竟然不负责任地一拍屁股走人,再也不回来了。周伯通的这一罪状,现实生活中也有对应的写照。你看那些被老公虐待或者被老公忽略了的妻子们,为了“追求”自己的“性福”,趁老公不在时就与隔墙的“周伯通”或者“李伯通”,“大胆地爱,小心地偷”了,等到老公发现时,“周伯通”、“李伯通”竟然都还是朋友,实在“可悲”;可是,等老公将此事上告法院的时候,“周伯通”、“李伯通”们也早已拍屁股走人,逃得要多远就有多远了。

下面批判周伯通的第四条罪状:自由主义思想严重。纵观金先生的两“雕”小说,我们发现,周伯通的自由主义思想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国家观念含糊不清;二是门派观念含糊不清;三是集体观念含糊不清。当金兵南侵时,他不用所学的武功去杀金兵,不帮助郭靖守城,而是,到处瞎玩,到处找宋人打架,一点国家的观念也没有;当全真教有难或者全真教有事时,他从来就没想过自己是全真教的人,要为全教的荣辱兴衰尽自己的绵力,相反,他还经常拿小丘他们这些徒子徒孙开玩笑,视教派清规如儿戏;他与郭靖他们在一起时,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经常缺席重要会议,或者常常开小差三五天不见人影,老是令郭靖他们担心。如果他的国家观念、门派观念、集体观念重一点的话,他就不会看见四王爷与杨康行凶而不管,就不会见小丘他们武功那么差也不管,就不会老是在黄蓉与郭靖他们最需要他的时候擅自离开。周伯通如果生活在近代中国,那么他一定不知道为什么就稀里糊涂地成了“汉奸”或者“卖国贼”了;若生活在市场经济时代,一定会被竞争对手打败,将身家输得干干净净;若生活在一家国营企业,一定不出三五个月就会因为旷工而被单位开除。

最后批判周伯通的第五条罪状:违背现代伦理观念,返老还童。在“神雕”中,周伯通活了一百岁了,因为练了一种武功,竟然使自己返老还童了。就个人而言,你周伯通返回到孩提时代,都没有关系,问题是当代社会可是一个讲伦理观念的社会,你周伯通返老还童之后,必然会带来许多“伦理问题”。比如,你周伯通返老还童之后,依然身强体壮,却以退休工人论处,每月拿一大笔退休金与养老金,却过着花天酒地的日子,成么?又比如,你周伯通在宋末元初那样的年代,都爱吃喝玩乐,那么到了如今这花花年代,你不是更要玩得一塌糊涂么,如果你因此而犯法,那么法律能否判你这个百岁“小伙子”的罪呢?再比如,你周伯通返老还童了,瑛姑死后,你还想再娶,与老婆的年龄相差悬殊不说,这计划生育工作就难搞呢,如果不搞计划生育工作,你周伯通生下小孩,周围邻居该如何与你家小孩排资论辈呢?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出,周伯通返老还童之后,穿一身名牌服装,头发梳的油光发亮,裤头两边一边别个手机、一边挂个呼机,将瑛姑扔在家里不管,开一辆法拉利风一样地泡妞去;以周伯通好恶作剧又不懂法律的情况而言,他若在路上碰到花一般的“小龙女”,没准就来一招左右搏击的功夫将其点了穴道,放在车里,结果肯定就犯了“绑架”罪了,如果车子开得不好,与人撞架,把“小龙女”撞死了,犯罪行为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与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中级人民法院肯定要判周伯通死刑……

由此可见,周伯通这五条罪状还真不小,其中任何一条若放到我们生活的这个年代中来,都将给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造成极大的“麻烦”与较坏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杜绝之。那么,该怎样才能杜绝这些“罪状”在我们身上发生呢?第一,学丘处机,一天到晚循规蹈矩,从不做分外之事,从不丢“侠义”二字;第二,学黄药师,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第三,学郭靖,从什么都不会、什么经验都没有,最后修炼成一个什么错误都不会犯的“完美大侠”。

【天同星周伯通】武侠,俨然就是一部成年人的童话,穿行其间,刀剑翻飞,不知令多少人神往,多少人动容。凭着他大师级的武功,以及一颗不折不扣的赤子之心,周伯通遨游四海,只将人间天地,当作是一座供他嬉戏的大公园。不论是相忘于江湖,或者还是相濡以沫,行走于壮丽河山的老顽童,留下的还有种种豁然自在的痕迹。

人生在世,当然有所为,有所不为。虽然在他的眼里,人生如戏,而且还是场大游戏,但是无论落魄或者逍遥,却也都无改他真正内心里的平静修远和知足长乐。如此的个性特质不用说也可知道,老顽童周伯通是属于天同个性的主星坐命。从表面看,周伯通可以由高深的双手互搏,玩到小孩子一文钱一个的鬼脸玩具,游戏玩乐占了大部分的时候,但是只要仔细观察就不难从中发现,其实天同星的心地宽宏、不喜计较,个性为人也是最为平和的。

与世无争,自在生活,这就是我们的老顽童。虽然看起来,那种随心所欲的天真烂漫颇有一点“皮囊已锈,但污何妨”的味道,但是仔细一想,如何让道路符合的天性和心灵,不也是一种大智慧吗?被困桃花岛时为了打发时间,不想却自创了独步武林的双手互搏;只因郭靖憨傻得可爱,便把神功相授,不想这又成了脱离桃花岛的关键所在……如此心态,人缘好自是不用说,虽然好像很多事情不需他极力争取,而他也并不想极力争取,但每到种种关头,好运、转折又会随之降临身边。

在古书中,天同星又被称为“福星”,因为天同星的不计较,所以对于易满足的天同星来说,只要能够和谐的立于世间,就已经是一种福。俗语说,“当了三年老乞丐,就是皇帝也不愿干”。可就算是乞丐头子洪七公,在没有诸般美食吃的时候,也会念念不忘黄蓉丫头的神仙厨艺,而徒生烦恼。心有所求,必有所苦,虽然清人郑板桥一句“难得胡涂”不知羡煞多少红尘俗人,可认真算来,又有几人会像老顽童周伯通那样,坦坦荡荡、逍遥自在?

如果你身边朋友的命宫位置有一颗“天同星”,那么他就是天同坐命,也就是说他有天同星的特质和性格,对天同星来说,想过舒服悠闲的生活,可以说是这颗星的最大愿望所在。他们喜欢没有压力的生活,凡事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不喜欢与人冲突,总习惯性的希望与世无争,是很好相处的人。不过,由于天同星不太喜欢争权夺利,也不太认同现实社会的功利价值,所以,也会时常被误认为不够积极、得过且过,对事情没有企图心……

西方的哲人曾说过:竞争就是动力;但是东方的哲人也说过:欲望会形成桎梏,会阻碍人们回归自然本性与至高的“道性”或“佛性”相遇。在天同星看来,因为无所求,所以眼前的那些最平凡、本质的东西,随意就能发现;而这些细微的地方,却也往往正是逢凶化吉那最关键的部分。如此看来,天同星的“不争”在老顽童身上得到了最佳的体现,而各位天同坐命的朋友,也要好好的把握住自己的福气喔!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