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浩成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6-0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郑浩成,男,字柏桥,人称小板桥,1958年1月生,祖籍河南省新乡市人,出生于武林世家,书香门第,自学成才,现任中国中央书画艺术研究院副秘书长,中华书画家杂志社副秘书长,中国楹联协会会员,汶川大地震救灾前线战地书画家,中国当代爱国书画家,河南普救寺书画院院长,河南十大杰出艺术创作特别贡献人物,河南十大魅力英才,南京国母艺术苑诗书画大赛金奖获得者,中国世纪大采风书画创作院副院长。

中文名:

郑浩成

别名:

郑柏桥 小板桥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河南省新乡市

出生日期:

1958年1月

职业:

专职书画家

信仰:

佛教

主要成就:

对传统书画继承与发展

代表作品:

汶川大地震《战地书画》

书法代表作:

岳飞出师表

文学代表作:

长篇古体叙事诗《血泪萍》

崇拜人:

岳飞

爱好:

琴棋书画武术

性格:

柔中有刚

目录

简介经历荣誉格言作品

简介郑浩成,河南省新乡市人,字柏桥(老师张瑞龄赐名),中国中央书画艺术研究院副秘书长,郑板桥第十二代传人,中国名竹画家,中华第一楷张瑞龄的高徙(国家政协主席贾庆林的师弟),曾十六次进北京人民大会堂,九进中南海,不断走进国家高层领导家中挥毫泼墨。其《板桥竹》被挂进全国政协大礼堂。中华书画家(杂志社)副秘书郑浩成照片

长,(汶川大地震救灾前线)战地画家,中国当代爱国书画家,河南普救寺书画院院长,河南十大杰出艺术创作特别贡献人物,河南十大魅力英才,南京国母艺术苑诗书画大赛金奖获得者,中国世纪大采风书画创作院副院长,新乡国画院副院长,春秋书画院副秘书长,中国楹联协会会员,河南省诗词学会会员,新乡鄘南诗社副秘书长,农民剧作家。郑浩成拜师张瑞龄并与其合影

经历

郑浩成出生于豫北著名的武术世家,自幼酷爱书画与文学,13岁编纂郑氏家谱序,16岁完成了小楷序文入族典。初临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和赵孟頫楷书技法,后摹诸家碑贴。因习武蓄神,字功基础扎实遒劲,取势行笔力求动态,19岁和宫廷画传人傅芬学画,承袭正宗真传。22岁完成4.6万字古体长篇叙事诗《血泪萍》,锤就了深厚的文学功底。2006年拜北京楷书泰斗张瑞龄为师,沥心磨练,曾九进中南海,十四次进北京人民大会堂,与国务院文史馆(司长)刘松林为砚台益友、墨林金兰。与画坛泰斗高士尊大师、沈力大师同台作画,并合作“红梅迎春图”曾多次为中央领导赋诗作画,如原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局长傅西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张宝忠将军、伍绍祖书记等。2006年曾泼墨赋诗迎赠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首访大陆。2008年5月14日赴汶川重灾区映秀、都江堰救灾13天,为鼓舞受伤灾民战胜天灾的意志,用血泪饮写悲壮书画数百幅,《北京晚报》、《北京午报》刊登“写在姑娘脊背上的战地书画”、“泼墨在汶川废墟里的占地书画家”,成为我国救灾最前线唯一在余震不断的大山里泼墨呐喊的战地书画家,为中国书画界赢得了爱国、爱党、爱民族的高标荣誉,被人称之为德艺双馨书画家。

荣誉

2009年5月,国家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为其颁发“中国当代爱国书画家”荣誉牌匾。继而又荣获“河南十大杰出特别贡献人物”、“十大魅力英才”和“爱心书画金奖”等殊荣。

郑浩成还非常擅长画竹,人送绰号“小板桥”,北京书界泰斗张瑞龄亲为其署名郑柏桥,画坛巨匠高士尊先生曾在其《竹风图》画幅上亲自点评留墨:“笔力透木,古韵飘香”。他的书画作品,风格古朴典雅多创意,笔力流畅而遒劲,画风清新泛神韵,才思敏捷,画就诗成,且把诗、书、画融为一体,浩然天工,大气磅礴,深受国内外名人爱戴。

格言

竭力倡导:中国书画爱中国,民族艺术为民族,倾心打造书画爱国艺术品牌。

艺海格言:三人行必有吾师。

人生格言:活到老学到老。

自我艺术定位:书画爱好者。

艺术宗旨:打造书画爱国艺术品牌。

郑柏桥影集(5张)

附:【藏头诗】题郑柏桥《战地书画集》

郭耀嵩

柏桥灾区施爱心,

桥头废墟遇仁君。

书幅悼字祭难友,

画张福寿赠幸存。

中外名流争墨宝,

华夏圣贤抢师尊。

珍世书画挂嵩岳,

宝墨香飘江河吟。

作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