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桢
万桢(1925.3.27~ )江苏宜兴人。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学习期间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民主解放运动。我国成立前,进入干校苏南公学,并参加土改工作。1953年调到厦门大学化学系任教至今。化学系教授。从事教学工作40余年,在电分析化学领域多有成绩,特别是对在极谱催化波、流体动力伏安法及生化传感器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作出过较大贡献。参加了《海水分析化学》、《海水痕量元素分析》的编写,在国内外发表论文几十篇。曾任中国化学会会员,福建省理化检验学会常务理事。[1]
万桢(1925.3.27~ )江苏宜兴人。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学习期间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民主解放运动。我国成立前,进入干校苏南公学,并参加土改工作。1953年调到厦门大学化学系任教至今。化学系教授。从事教学工作40余年,在电分析化学领域多有成绩,特别是对在极谱催化波、流体动力伏安法及生化传感器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作出过较大贡献。参加了《海水分析化学》、《海水痕量元素分析》的编写,在国内外发表论文几十篇。曾任中国化学会会员,福建省理化检验学会常务理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