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腺溶蚜歼蜂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1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中文名称: 杨腺溶蚜歼蜂

拉丁文名: Adialytus salicaphis Fitch

目名称:膜翅目

科名称:蚜茧蜂科

亚科名称:蚜茧蜂科

属名称: Adialytus

形态特征: 雌蜂头横形,大于胸翅基片处宽度。上颊窄,为复眼横径的1/2。颊长为复眼纵径的1/3-1/4。脸宽是头宽1/2。幕骨指数0.7-0.8。复眼大,宽卵形,微凸。触角12-13节,长达腹柄节端部;第1、2鞭节等长,长是宽的2.5倍,端鞭节略粗;鞭节上具半直立的毛,毛略与节之直径等长。中胸盾片前缘垂直升于前胸上;盾纵沟在上升部深,小扇形,明显;沿盾纵沟与盾片两侧有长毛。并胸腹节光滑,仅后部具微弱的很短分脊。翅痣长是宽的3倍。略与痣后脉等长;径脉长是痣宽的2.5倍。腹柄节长是气门瘤处宽的2.5倍,气门瘤微凸,前1/3处具脊形中瘤。产卵器鞘略长,末端钝圆,微上曲。体黑褐色;部分脸、唇基、口器、柄节、梗节、第1鞭节基部、前胸、腹柄节、第2节基部与足均为黄或黄褐色。体长1.4-1.7毫米,触角长0.9-1.1毫米。雄蜂触角14-15节,长1.0-1.3毫米;体长1.2-1.5毫米;色泽较暗。僵蚜黄褐至暗褐色。本种主要特征:触角12-13节;并胸腹节光滑,仅后部有2微弱的短分脊;腹柄节有中瘤;毛蚜科的寄生蜂。

寄主: 白杨毛蚜 Chaito phorus populeti

发生情况: 常见于5月下旬至6月中旬,集中发生于蚜虫密集的嫩枝上,对当时蚜害有一定抑制能力。

地理分布:陕西;朝鲜,日本,中亚,欧洲。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