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母帖
《 胡母帖》为《十七帖》丛帖第十八通尺牍。草书,5行,42字。信中言及王羲之在目前会稽内史的官职上诸事极不顺利。
目录
法帖简介法帖释文释文大意注解书法欣赏线条圆活潇洒散淡刚柔兼备相关阅读
《胡母帖》
[1]
法帖简介【名称】胡母帖
【作者】王羲之
【书体】草书
【时代】东晋
【材质】纸本墨拓
【规格】5行,42字
《胡母帖》又名《永兴帖》。《右军书记》无录文。《鼎帖》、《二王帖》、《戏鸿堂帖》、《快雪堂帖》、《翰香馆帖》收刻。《宣和书谱》录有《永兴帖》目。[2]
法帖释文释文原文:胡母氏从妹平安,故在永兴居,去此七十也。吾在官,诸理极差。顷比复勿勿。来示云与其婢问。来信□不得也。[3]注:帖文有一处残损,符号□表示残文。大意嫁给胡母氏的堂妹一切平安,她原来住在永兴,离这里(会稽)大约七十里地。我在目前的官职上,诸事极不顺利,近来又非常忙碌、匆忙。堂妹来信说,有信交给其家婢女,但前去问此来信,并没有此信的消息。[4]注解《胡母帖》“胡母氏从妹平安”中的胡母,复姓,读音为hú wù。从妹,未详何人。胡母氏的郡望为泰山奉高县,王羲之从妹所嫁胡母氏,指胡母辅之的儿子胡母谦之。永兴,属会稽郡,在山阴西北面,今浙江萧山县。“吾在官,诸理极差”句,“在官”是指王羲之在会稽内史任上,即公元351年——355年(晋永和七年至十一年间),言“诸理极差”,指为政之事。王羲之为会稽,曾为两件事所扰:一是东土荒灾;一是王述复出后对会稽刑政方面的刁难,王羲之因而深以为耻。辞郡之事,亦由此导致。[5]
书法欣赏线条圆活《胡母帖》局部
[6]
《胡母帖》中的“胡、问、得”等字为圆折笔画,《十七帖》在这些笔画中很注意折曲的幅度、用笔的发力点,圆中加方,方中有圆,使很多圆转笔画都圆润灵活。[7]潇洒散淡《胡母帖》看似平淡,实以熟练笔法强化了字的连接,笔断意连。除行距宽疏,字距也字字拉开,增加一份散淡意境。在诸多的信札中,《胡母帖》与《诸从帖》格外匀称灵秀,平和典雅。[7]刚柔兼备清代姚配中《论书诗自注》说:“不按则血不融,不提则筋不劲。”《胡母帖》中运笔刚柔并济,疾徐有致。疾则彰显筋力,徐则血肉丰满。“氏、在、顷、复、信”等字铺毫运力,笔笔送到,字字刚劲有力。“平、安、永、兴、示、云”等字柔姿绰约,尤以“平安”二字更见缥缈。“母”字骨藏肉圆,“从”字骨肉匀和。[8]
相关阅读《十七帖》中的多封信札,是王羲之写给他的老朋友益州刺史周抚的。因为第一封信开头是“十七”二字,于是统称为《十七帖》。《十七帖》丛帖共二十九帖,目录如下:
01、郗司马帖;02、逸民帖;03、龙保帖;04、丝布衣帖;05、积雪凝寒帖;06、服食帖;07、知足下帖;08、瞻近帖;09、天鼠膏帖;10、朱处仁帖;11、七十帖;12、邛竹杖帖;13、蜀都帖(游目帖);14、盐井帖;15、远宦帖(省别帖);16、都邑帖(旦夕帖);17、严君平帖;18、胡母帖;19、儿女帖;20、谯周帖;21、汉时讲堂帖;22、诸从帖;23、成都城池帖;24、旃罽胡桃帖;25、药草帖;26、来禽帖;27、胡桃帖;28、清晏帖;29、虞安吉帖。
《十七帖》目录主要依据收藏于香港中文大学的孔氏岳雪楼本《十七帖》,孔氏岳雪楼本为“僧权”全本,摹刻于南朝梁内府所藏原迹。[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