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动力系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北京理工大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6-0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概况简介

车辆动力系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依托北京理工大学,于2007年经国防科工委批准成立。主要根据我国军用装甲车辆动力系统的发展趋势,强调从系统工程角度研究军用车辆动力系统的一体化设计、匹配及控制,探索新型动力系统。实验室主要在发动机实验室、增压实验室、计算机应用与仿真实验室等基础上,进行资源整合而建成。[1]

服务对象实验室的服务对象是动力机械及工程、工程热物理、流体机械及工程和车辆工程等学科。承担车辆动力系统匹配、设计、控制、结构强度与可靠性,高密度燃烧基础理论,新概念新能源动力,增压系统与叶片动力技术等方面的科研项目。[1]

研究方向1.军用车辆动力系统一体化集成设计理论与综合控制;2.高功率密度发动机工作过程;3.动力系统结构强度与可靠性;4.军用车辆新概念新能源动力技术;5.增压系统与叶片动力技术。[1]

仪器设备仪器设备总计42台(套),总值4000万元。主要仪器设备:600kW内燃机动态性能试验台动、动力传动一体化试验装置、螺杆空气压缩机2台、发动机高原模拟系统试验台、小型燃气轮机试验台、NREC叶轮机械设计系列软件、燃烧分析仪、发动机气道实验台、数字化发动机实验台等。[1]

研究力量现有专兼职人员32人。

职称结构:教授8名,副高级职称15名,讲师、工程师和实验师9名。

学历结构:博士20人,硕士9人,本科1人。实验室主任:张付军教授。[1]

教学科研实验室承担本科生、研究生的实验任务,开设内燃机学、车用内燃机、车用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召开会议

[2]

内燃机概论、内燃机构造、内燃机增压技术、发动机电控、现代设计方法、车辆检测与维修等多门专业课程及实验课程。

“十一五”承担重大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国防973计划项目1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防基础科研创新计划6项、国防基础研究项目1项、国防预先研究项目10项。年均科研经费超过800万元。[1]

发展建设特色:实验室是国内唯一的军用车辆动力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具有强烈的国防特色和军民两用的特点;同时,在教学与科研的各个领域和国内外有关机构建立了长期的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关系。在车辆动力系统匹配、设计和控制方面,大功率柴油机高密度燃烧燃烧过程、结构强度与可靠性、车用新概念新能源动力技术、车用高增压技术等方面处于国内先进地位。

成果:1.1103kW高效柴油机先期技术演示验证等科研项目获得部级奖22项;2.国家发明专利5项;3.《高等内燃机学》获国防科技工业优秀图书奖。[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