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参寥怀秦少游学士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6-0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次韵参寥,怀秦少游学士》这首七言律诗是北宋诗人元净和道潜诗(步其原韵)兼以怀念秦观而作。

作品名称:

次韵参寥怀秦少游学士

创作年代:

北宋

文学体裁:

七言律诗

作者:

元净

目录

作品原文作品注释作品简析作者简介

作品原文次韵参寥怀秦少游学士

岩栖木食已皤然,交旧何人慰眼前①?

素与昼公心印合,每思秦子意珠圆②。

当年步月来幽谷,拄杖穿云冒夕烟③。

台阁山林本无异,故因文字未离禅④。[1]

作品注释①岩栖:栖息于深山岩谷之中。木食:吃树上的野果。皤然:白发貌。这句意谓作者自己出家修道已至垂暮之年。《次韵参寥怀秦少游学士》即系作者逝世那年所作,作者时年八十一了。交旧:旧日的交往者,老朋友。

②昼公:疑为希昼。希昼是宋初有名的“九诗僧”之一,比元净等人年长,此处以此代指道潜。心印合:心心相印,彼此心中所思所想互相符合。秦子:即秦观。“子”作对有学问的人的尊称。意珠圆:谓意趣相投,彼此的情趣爱好融洽一致。意珠本系佛教徒用的如意珠,常用来比喻智能。

③步月:谓在月光下漫步,行走。

④台阁:原意本为尚书,后泛称一般的大官或大官府。此处指出仕做官,在官府中任职。山林:此处指在山林之中出家隐居者。文字:指诗文。道潜与秦观都是著名诗人,故有此说。禅:梵文音译“禅那”之略,佛教名词,意为“静虑”、“思维修”、“弃恶”、“功德丛林”等,即心注一境,正审思虑。[1]

作品简析参寥是道潜的字号,是与元净同时的著名诗僧,且与元净同乡。秦少游即秦观(1049-1100),北宋著名词人。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省)人。他是“苏门四学士”之一,甚得苏轼赏识。工诗词,词属婉约派,作品传世者有《淮海集》。他与道潜、元净均为方外至交,经常与他们诗词唱和。苏轼对元净的诗向来非常推崇,在元净这首诗后题词曰:“辨才作此诗年八十一矣,平生不学作诗,如风吹水,自成纹理,而参寥与吾辈诗,乃如巧人织绣耳。”不执着于作诗的规则和成法,作诗不有意雕琢,如风吹水,自成纹理,平易自然,感情真挚,正是这首诗的特点。[1]

作者简介元净(1011-1091),北宋浙江杭州天竺山僧。字无象,俗姓徐,于潜(今浙江省临安县)人。曾担任上、下二天竺寺的住持,门徒逾万人。因精通佛典经论,道行高洁,御赐紫袈裟及“辨才大师”称号。与赵抃、苏轼、秦观等名士文豪交往唱和,颇负诗名。后退居西湖龙井圣寿院,高寿无疾而终。[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