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业藏书楼

位于湖州市南浔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民国9年(1920),于1924年建成。占地面积1.3公顷(20余亩),总体设计为园林式布局,由藏书楼和园林两部分组成。嘉业藏书楼是我国近代著名私家藏书楼之一,藏书楼主人原为“江浙巨富”、南浔“四象”之一刘镛之孙刘承干。因刘承干出资为光清陵植树,清末代皇帝溥仪奖予一块九龙金匾“饮若嘉业”,刘承干为报恩取嘉业两字,故名嘉业藏书楼。藏书楼系砖本结构,成“口”字形,回廊式二层建筑,分主体和左右厢房,共52间。坐北朝南,后进正厅为“嘉业厅”;正中高悬清末代皇帝溥仪赠“钦若嘉业”九龙匾。东侧厢房为“宋四史斋”,由吴昌硕篆额。东侧主要珍藏宋刻《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四部史书。西侧厢房为“诗萃室”,主要存放刘承干和继父刘安澜所撰《清朝正续诗萃》以及古本诗词:清人集部图书。楼上为“希古楼”、“黎光阁”、“求恕斋”。希古楼存放经部古籍,黎光阁存放珍藏本《四库全书》1954册,里面正房求怨斋,存放史部古籍。

藏书楼掩映在园林中,楼外便是庄园。楼前有池,园内古木参天,浓阴蔽日,夏日,池中绿河亭亭,红莲怒放。庄园有亭三座,曰“明瑟亭”“漳红亭”“阮碧亭”。更有三座巨大的太湖石假山,玲珑剔透,十分精美。明瑟亭旁竖有一太湖石,腹有小孔,若嘴吹气,会发出巨响,极似虎啸,石上镌有清代浙江巡抚阮元题“啸石”两个字,为湖州三大名石之一。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藏书楼的主人刘承干是小莲庄的主人刘镛的孙子,于1920至1924年建造了嘉业藏书楼,因清帝溥仪所赠“钦若嘉业”九龙金匾而得名,原藏书楼主人刘承干是个酷爱藏书的世家子弟,辛亥革命后,刘乘大批古籍流散之机,大量购书,他自称历时二十年,费银三十万,得书六十万卷,在藏书楼全盛时期的1925年至1932年间,藏有宋元刊本155种,地方志书一千余种,及不少明刊本、明抄本,大量的是清人文集和各种史集。藏书楼不仅以收藏古籍闻名,而且以雕版印书蜚声海内。刻印书中,有不少是清政府禁书,刊刻甚精。

1933年以后,刘氏家道中落,大量古籍“自我得之,自我失之”,直至1951年浙江省图书馆接管时,藏书只有十一万册左右,宋元刊本荡然无存,明刊本只剩下几种,藏书残缺严重。
1949年解放军解放江南时,周总理指示陈毅派部队保护藏书楼。1951年11月,刘承干将书楼及庭园全部捐献给浙江图书馆。刘承干曾以巨资购得宋刻本《史记》、《前汉》、《后汉》、《三国志》,统称前四史,并以此为底本影印出版,号为镇库之宝,特设“宋四史斋”专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