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体龙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1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科学分类中文名称( chinese)→ 巨体龙

其它中文名称( chinese[other])→ ...

拉丁文学名( name)→ bruhathkayosaurus

发音( pronounced)→ bruh-hut-kah-yo-sawr-us

含义( meaning)→ 巨大的身躯

目( order )→ saurischia 蜥臀目

亚目( suborder)→ sauropodomorpha 蜥脚型亚目

类( infraorder)→ sauropoda 蜥脚类

eusauropoda 真蜥脚类

neosauropoda 新蜥脚类

macronaria 大鼻龙类

camarasauromorpha 圆顶龙形类

titanosauriformes 巨龙形类

titanosauria 巨龙类

属( genus)→ bruhathkayosaurus 巨体龙

模式种( type species)→ b. matleyi

其它种( other species)→ ..

错误归属种( misassigned species)→ ....

时代( period)→ 白垩纪晚期 maastrichtian

分布( found in)→ 印度

发现地层( stratum)→ ...

食性( diet)→ 植食

典型体长( length)→ 长40米

推测体重( mass)→ ...

发现者( discoverer)→ yadagiri & ayyasami, 1989

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

yadagiri & ayyasami, 1989

分类巨体龙属只有一个种,就是

Bruhathkayosaurus matleyi。正模标本编号是GSI PAL/SR/20,由Yadagiri及Ayyasami于1989年所描述的。Yadagiri及Ayyasami原先将巨体龙分类在肉食龙下目中的不明科。于1995年,萨克查吉特(Sankar Chatterjee)将它重置在泰坦巨龙类之中。这是因巨体龙那巨大的四肢骨头及骨盆结构。

原有的文献只描述了化石的很少资料,并且只有几幅线图。[1]这引起猜测指那些骨头其实是硅化木:就如同波塞东龙的发现者最初以为波塞东龙的化石是树干化石。

发现历史巨体龙的化石发现于印度南端泰米尔纳德邦的蒂鲁吉拉伯利东北的一个村庄。它的化石是从Kallemedu地层中被发现,这个地层被估计是属于上白垩纪的麦斯特里希特阶。它一直生存至70百万年前的中生代末期。发现的化石包括有臀部骨骼(肠骨及坐骨)、部份股骨、胫骨、桡骨、及一节尾椎的椎体。

最巨大的体型巨体龙的胫骨有2米长,这要比阿根廷龙1.55米长的胫骨长29%。比较上前肢亦有类似的结果。虽然巨体龙的肱骨并不完整,经推断有2.34米长,这是阿根廷龙1.81米长的肱骨的1.3倍。

根据Mickey Mortimer的早期估计,巨体龙可达40-44.1米长,14米高及体重达175-220吨之间。[4]Mickey Mortimer后来更改估计值,将巨体龙的长度被减至28-34米。[5][6]在2008年,古生物学家Matt Wedel在《Sauropod Vertebra Picture of the Week》网站上公布新的数据,他将巨体龙与阿根廷龙相比,估计巨体龙的体重为139公吨。相比较下,阿根廷龙就只有34.6米长及80-100吨重。另一类泰坦巨龙类的潮汐龙亦可能只有31.9米长及65-80吨重。

所有这些巨大的蜥脚下目恐龙都是基于部份或碎片的遗骸,故此对其体型的估计并不确定。它们的长度是将已有的骨骼与軷完整的相似恐龙骨骼作出比较,按比例作出计算。但是这种推断的方法只是较有系统的估算,而尾巴的长度亦很难去推定。质量的估计就更为困难,因为只有很少的软组织化石。再者,缩放比例是基于相同的体型比例,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泰坦巨龙类的体型比例并非十分清楚,因为现时只有有限的完整标本。如果巨体龙的体重估计值正确,只有蓝鲸能与之相比,纪录上最大的蓝鲸估计有33.5米长及177吨重。

在恐龙之中,只有爱德华·德林克·科普(Edward Drinker Cope)命名的易碎双腔龙可以与巨体龙相比。易碎双腔龙约58-62米长[9],比巨体龙更大,但是种体型瘦长的梁龙科,体重只有120吨重。不幸的是易碎双腔龙的唯一化石在100年多前已经遗失。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