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恩和
1、太行发动机总设计师张恩和,男,1939年生,航空发动机专家,太行发动机总设计师。
1965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发动机设计专业的张恩和来到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从事设计工作。入所十几年,张恩和在发动机总体室参与了多个发动机型号的研制和攻关,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中国一航航空报国杰出贡献奖、航空报国科技尖兵、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多次航空航天部一等功。
1981年,42岁的张恩和成为当时国家公费派出的第一批访问学者,开始了两年在美国纽约理工学院研修航空机械工程专业的经历。
1983年11月,从国外回来的张恩和继续在发动机总体室担任结构组组长,从事一线的科研工作。1985年起,升任为副所长的张恩和担任“运七”飞机用涡桨五甲1发动机降油耗工程的总设计师,在与国外技术专家的配合下,张总领导团队,实现了降油9.4%%的目标,获得国内适航证并装“运七”飞机投入航线使用。张恩和荣立部级一等功,获得金质奖章。
由于在军机和民品领域的突出成绩,1987年太行发动机正式立项时,张恩和被任命为行政副总指挥。1991年,他正式担任“太行”发动机总设计师。2005年12月28日,太行发动机通过设计定型审查。2006年3月,发动机正式定型。这标志着我国在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的道路上实现了从中等推力到大推力,从涡喷到涡扇,从第二代到第三代的三大历史性跨越,使我军武器装备跃上一个新台阶,是我国航空工业发展最具标志性的重大成果之一。
2007年,太行发动机工程荣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当年10月,张恩和获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然而他却毅然将20万港元的奖金全部捐赠给研究所的青年科技创新基金,鼓励青年一代激情进取、勇于创新。
2、文艺评论家
张恩和,男,1936年生,1953年江西省南昌市立中学毕业;1953年至1954年青年团南昌市委组织部干事;1954年至1958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58年至1983年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历任讲师、副教授;1983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任教;1985年晋升教授。退休之前为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鲁迅研究学会理事,中国郭沫若研究学会理事,中华文学史料学研究会理事,为中国作协会员。参编《中国大百科全书》,著有《郭小川评传》、《郭小川传》、《鲁迅·许广平》、《鲁迅与许广平》、《鲁迅与郭沫若比较论》、《郁达夫研究综论》、《周作人散文欣赏》、《鲁迅旧诗集解》、《长河同泳——毛泽东与郭沫若的友谊》(合著)、《风雨情囚——郁达夫的女性世界》(合著)、《国门内外》、《深山鹧鸪声》等学术专著和散文集多部,常有时评、文评、散文、随笔等见诸报端。张先生自大学时代起即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毕业留校任教后即开始发表文章、参编教材,对鲁迅研究更是倾注了半生精力,尤其是在鲁迅生平及旧体诗研究方面,建树颇多。深得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三泰斗之一唐弢先生的赏识和提携。张先生是文革后率先绽放学术激情的“中生代”知识分子之一,在家庭等各方面客观生活条件并不宽松的情况下,仍坚持学术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堪为一代学人楷模!
3.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男, 1966 年生,甘肃永登人,甘肃农业大学 农学院 教授,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药用植物专业、生态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甘肃省高等学校跨世纪学术带头人,甘肃省 333 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学术兼任有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理事,甘肃省作物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甘肃省生态学会常务理事。社会兼职有甘肃省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安宁区政协委员等。
1989 年石河子农学院农学专业本科毕业, 1992 年甘肃农业大学获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硕士学位, 1997 年 7 月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 ( 与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联合培养 ) 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专业,获农学博士学位获博士学位。 1995-1996 年在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农业部重点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 2001 年在南京农业大学作物生长调控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作为教育部高级访问学者进行根系方面的研究工作。
主持和参加完成科研项目 16 项,获省部级一、二等奖各 1 项,三等奖 3 项,地厅级奖奖 12 项。主编高校教材 1 部(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参编 2 部(中国农业出版社),合作出版专著 4 部,在《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农业工程学报》、《水土保持学报》、《草业学报》、《高等农业教育》等期刊发表论文 50 多篇。近年来主要从事复合群体作物根系种间竞争机理、根际微生态、保护性耕作技术、药用作物等方面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