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受阻理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1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中新社广州十二月三十日电(刘如春林郑楷) “由于古气候及地质——地球化学因素的影响,据今六千五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雄性恐龙出现了性功能障碍,大量的恐龙蛋未能受精,导致了恐龙最终灭绝。”

广东省地质勘查开发局有关人士今天介绍,杨超群剖析了目前关于恐龙灭绝原因的多种假说,并对广东、河南等地盛产恐龙蛋化石地层的层位和时代进行了综合对比研究后发现,河南西峡等盆地的原地埋藏型的恐龙蛋化石能大量完好地保存下来,而恐龙骨骼化石则零星可见,是恐龙蛋未能孵化从而导致恐龙灭绝的直接见证。

支持这一观点的例证,是英国一名化石商人在来自中国的七十个恐龙蛋中,只发现一个有胚胎化石,也说明恐龙蛋的受精率颇低。

在恐龙繁盛的侏罗纪时期,雌雄恐龙的生殖能力都很强,大量的受精蛋均孵化出了恐龙,因此出现了保存大量恐龙骨骼化石而未见恐龙蛋化石的情况。到了晚白垩纪,雌性恐龙的生殖功能仍较强,但雄性恐龙却出现了性功能障碍,大量的蛋未能受精,因此出现了大量的蛋化石而骨骼化石则相对十分稀少的情况。而且,从晚白垩纪早期到晚期,地层中的恐龙蛋化石逐渐减少,说明恐龙的生殖功能逐渐衰退,恐龙的数量不断减少,最终灭绝。

杨超群根据晚白垩纪至早第三纪地层中常见有膏盐(石膏、岩盐等)矿物及(或)膏盐层的事实,分析了导致恐龙生殖功能衰退的古气候及地质--地球化学因素。他认为,当时是在持续炎热干旱的气候条件下,由于强烈的蒸发浓缩作用,使湖水中的矿化度逐渐增高而演变成盐湖。恐龙在饮用了的盐湖水后,特别是盐湖水中的硫酸根的浓度大大增高时,极可能对它们的生殖功能造成破坏。此外,华南与含恐龙蛋化石同时代的地层中,有的地方还发现含铀砂岩,铀的核辐射对恐龙的生殖能力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杨超群还举了中国新疆西部伽师县和岳普湖县一带流行的一种男性不育、女性不孕的地方病--伽师病的例子,说明其病因是由于病者饮用了硫酸根、氯、钠、镁含量过高的克孜河河水所导致,这与恐龙生殖功能的衰退有类似之处。

一些专家认为,杨超群关于古气候及地质--地球化学因素引起恐龙生殖功能逐渐衰退以至灭绝的新假说,无疑对当前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与防治污染具有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