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洲
吴大洲(1884一1916) 名梃贞,字佐周,祖籍山东省胶南市琅琊镇。
他出生于农村一富庶之家,独请教师读私塾10余年,然后在村里任私塾教师。新学兴起,吴大洲外出求学,先后就读于青州中学、山东高等学堂、北洋陆军速成学堂、保定军官学校等。
吴大洲向往革命,追求革命,1908年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在山东、东北等地从事反清活动,清末参加了诸城独立起义。
武昌起义后,吴大洲投身山东省政府,开展民主斗争。1912年春,被选为山东临时议会议员。
袁世凯窃取民主革命成果,孙中山发起二次革命,吴大洲被任命为山东革命军司令长官,负责山东地区的反袁斗争。
1915年12月,吴大洲同薄子明组织和指挥的山东民军已有数千人在孙中山领导并和部署下,与袁军精锐的弟子师激烈交火,获取胜利。
1916年,孙中山派居正到山东任中华革命军东北军总司令,吴出任第四支队支队长。2月9日,吴率部攻占重镇周村,支队改为山东护国军,薄子明任总司令,吴任山东都督。随后山东护国军先后夺取高密、诸城、潍县、邹平、淄川、桓台等,切断了胶济铁路的交通。5月,护国军抵达省城济南附近。
吴大洲、薄子明识破居济南军阔靳云鹏的虚伪面目,分别发出《讨袁电》和《讨袁檄》痛斥“袁贼肆虐”,号召军民“杀贼护国”,“勿堕奸诈之谋,勿中缓兵之计”。
6月4日,吴大洲、薄子明指挥攻克省城,摧垮靳云鹏部即袁世凯在山东的势力。在这之后,又乘胜追击,又击溃袁军精税的第五师,7000多名官兵成为俘虏。在战火锻炼中,吴大洲、薄子明统率的兵力由6000余人扩大到3万余人。
黎元洪担任民国总统后,俱于吴大洲的威势,便设计以咨询军事为名,将其骗到北京,囚禁于监狱,后致吴大洲冤死。
1919年,孙中山先生追赠吴大洲为陆军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