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光
天文上三光的解释
1、指日、月、星。又以日、月、五星合称三光。《庄子.说剑》:“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白虎通.封公侯》:“天道莫不成于三,天有三光,日、月、星;地有三形,高、下、平;人有三尊,君、父、师。”汉班固《灵台诗》:“三光宣精,五行布序。”《史记.天官书》:“衡,太微,三光之廷”唐司马贞索隐引宋均:“三光,日、月、五星也。”
2、指房、心、尾三星宿。《礼记.乡饮酒义》:“乡饮酒之义,立宾以象天,立主以象地,设介撰以象日月,立三宾以象三光。古之制礼也,经之以天地,纪之以日月,参之以三光。”郑玄注:“三光,三大辰也。”《尔稚.释天》:“大辰:房、心、尾也。”
三光,眼科诊断术语。古称日、月、星为天之三光。历代眼科对视力严重减退者,常以是否能见三光辨患眼有无光感。《秘传眼科龙木论》:“目不辨人物,惟睹三光”,即指视力减退至仅存光感。
三光还指三光政策
三光政策
日本侵华时期,日本侵略者对八路军敌后抗战活跃的华北地区,由于始终找不到对付八路军敌后游击战的有效方法,相反,在八路军的广泛打击下不断遭受损失,极大地动摇著日军的殖民统治并牵制著其兵力的调度使用,为此,穷凶极恶的日军对我八路军敌后抗日根据地在一遍一遍地「扫荡」的时候,竟然迁怒于人民群众。
1941年7月10日,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改任日本军事参议官,冈村宁次接替其职。他到任后即提出深挖封锁沟,高筑封锁墙,强化堡垒政策以及在大「扫荡」中,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