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凝港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1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霞凝港旧称下泥港。清《湘城访古录》载,下泥港源出长沙县接湘阴县界之土梯坳,南流至洋桥与罗家山水合流,又南合旺谷岭水,再经长湖洲、桥头驿、新桥,与桂花垅水、落马桥水相合注入湘江。出口处即今开福区霞凝乡。

南北朝郦道元作注的《水经》中是这样记载的:湘水过浏河口二十五华里后“下泥港水自东北来注之”,并细述它源出长沙湘阴交界处的土梯坳,南流经龙家桥、洋桥、桥头驿等地,至西南出港。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编纂的《长沙县志》全境图中,也标绘了下泥港和这支水流的位置。

下泥,在长沙方言中是稀泥、烂泥之意,自然不是什么美称。明、清两代此地行政区划属临湘都八、九两甲,民国三年废都、甲,设乡、镇,于是有了取乡名之事。当时,当地李氏女子职业学校校长李鹤泉等人提出,“下泥”二字不雅,建议以谐音“霞凝”二字代替,被政府采用,自此“霞凝”作为乡名沿用80余年至今,其港口也随用此名。它虽只是一条小街,也为往来舟楫(包括小火轮)停泊之所。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