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纪念堂

英文名:Sun Yat-sen Memorial Hall
坐落在中山市区中心的孙中山纪念堂公园内,占地面积8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于1982年2月动工,1983年10月落成。是由香港知名人士郭得胜捐赠港币1000万元兴建。
纪念堂入门上方,镶嵌着一块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亲笔题书“孙中山纪念堂”的金字横匾。在正中上层一座小殿建筑的墙上,悬挂着一块有孙中山笔迹“天下为公”的金字直匾,三座亭楼的顶尖装设三颗金黄色的大琉璃珠,象征孙中山先生创立的“新三民主义”。1985年,取名“仁山玉宇”。“仁山”原是个小山岗,现既为纪念堂地址,且寓仰慕孙中山仁心济世之意;“玉宇”两字,既描绘了纪念堂的雄伟建筑,且寓孙中山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的革命精神。
纪念堂的设计富于新意。从高空鸟瞰成一“中”字,而从地面平视则又成一“山”字,整个建筑既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又充满了时代的特色。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承志同志生前亲笔敬题了横匾“孙中山纪念堂”六个刚劲有力的大字。纪念堂为组合的复式结构,分前、中、后三座,前座是三层楼房,一楼为大厅,正中安放着一座用汉白玉雕刻的孙中山胸像,两边分别是“中山建设成就展览馆”;二楼两侧均为“孙中山革命史迹展览馆”;三楼是呈“山”字排列的三个亭顶结构,中间大八角亭是可容一百余人的贵宾室,两旁小四角亭为贵宾休息室,纪念堂的中座是大型现代化影剧场,设有中央空调系统,座位一千四百八十四个。舞台可旋转,音乐池分三级升降,舞台上装有三十九路电动布置吊杆,场内装有四十路电容话筒和声控灯光设备。纪念堂的后座分两层,均为演员化妆室。纪念堂两侧是幽廊曲径;园林小景。纪念堂前面为公园,园内是娱乐场,设有旋转飞机场,电动木马场,电子游戏室,滑冰场以及各项儿童玩具等,并附设有冰室、商店、餐厅、停车场等。 孙中山纪念堂于1982年2月1日动工,次年4月落成,11月12日正式开幕。
中山纪念堂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而筹资兴建的。纪念堂坐落于孙中山先生当年的总统府旧址上,由我国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1929年动工,到1931年完成。
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八角形建筑,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外形庄严宏伟,内部结构异常坚固,上盖全用钢架和钢筋混凝土构成。由于力学和声学的巧妙运用,这座建筑物内部没有柱子,回音也较少。全部用地面积6公顷,建筑面积为12000平方公尺,高47公尺,舞台口宽15公尺,深15公尺,座位4729个。
纪念堂前立孙中山全身青铜像,东西两侧各有一座两层楼房的附属建筑。中山纪念碑建在纪念堂北侧的越秀山岗顶上,1930年1月竣工。碑高37.3米,方尖形,由花岗岩砌成,内分十三层,有盘旋梯级可上,碑身南正面镌刻“总理遗嘱”。二者皆为广州标志性革命纪念建筑物。
解放前夕,纪念堂因年久失修,已严重损坏。解放后,人民政府于1963年和1976年两次拨出专款进行全面修葺,增加了化妆间、贵宾室,并改善堂内灯光、音响、座椅、通风和增加冷气设备。1988年由市政府再次拨出专款,对纪念堂的电器隐患进行了全面的装修改造,更换了音响、舞台灯光控制系统、消防监控中心,美化了环境,是中外人士喜爱的游览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