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诗
浪淘沙
(唐)白居易
白浪茫茫与海连,
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
遂令东海变桑田。
浪淘沙
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见金。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意思:
白浪一望无边,与海相连,岸边的沙子也是一望无际。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海浪从不停歇地淘着沙子,于是沧海桑田的演变就这样出现。
浪淘沙.怀旧 李煜 (南唐后主)
〔题考〕本调出于乐府,【乐府诗集】收入近代曲中。原为二十八字,即七言绝句一首。唐白居易、刘禹锡并有此词,且词句即咏江浪淘沙。如皇甫松词云:「蛮歌豆寇北人愁,浦雨杉风野艇秋,浪起鵁鶄眠不得,寒沙细细入江流,」亦非泛作也。迨至李煜,因旧调另制新声,乃变作双调,每段仅存七言二句,而所咏亦泛而不必切题矣。
【词律】以二十八字为正格,而以本调为变体,又名﹝曲入冥﹞、﹝过龙门﹞、﹝卖花声﹞;而﹝谢池春﹞亦名﹝卖花声﹞,不容稍混也。
〔作法〕本调五十四字,前后阕字句完全相同。第一句五字,与﹝忆江南﹞次句同。第二句四字,为仄仄平平,第一字平仄不拘。第三句即平起平收之七言句。第四句为仄起仄收之七言句。第五句则与第二句同。此调平仄既宽,而后半又同前半,为初学填词者最易摹拟之词调也。
【格二(双调小令)】
中仄(zè)仄平平(韵),中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韵)。
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韵)。
【例(李煜·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
⊙仄仄平△(平韵)
春意阑珊。
⊙仄平△(协平韵)
罗衾不耐五更寒。
⊙平⊙仄仄平△(协平韵)
梦里不知身是客,
⊙仄⊙平平仄仄(句)
一晌贪欢。
⊙仄平△(协平韵)
独自莫凭栏,
⊙仄仄平△(协平韵)
无限江山。
⊙仄平△(协平韵)
别时容易见时难。
⊙平⊙仄仄平△(协平韵)
流水落花春去也,
⊙仄⊙平平仄仄(句)
天上人间。
⊙仄平△(协平韵)
浪淘沙令①
【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②春意阑珊。③
罗衾不耐五更寒。④
梦里不知身是客,⑤一晌贪欢。⑥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释】
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平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
②潺潺:形容雨声。
③阑珊:衰残。一作“将阑”。
④罗衾(音亲):绸被子。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
⑤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⑥一晌(音赏):一会儿,片刻。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简析】
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李煜《菩萨蛮》词有句:“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所写情事与此差同。但《菩萨蛮》写得直率,此词则婉转曲折。词中的自然环境和身心感受,更多象征性,也更有典型性。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 有入声与去声(暮)两种读法。 作“莫凭栏”,是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作“暮凭栏”,是晚眺江山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两说都可通。“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天上人间”句,颇感迷离恍惚,众说纷纭。其实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天上人间”,本是一个专属名词,并非天上与人间并列。李煜用在这里,似指自己的最后归宿。应当指出,李煜词的抒情特色,就是善于从生活实感出发,抒写自己人生经历中的真切感受,自然明净,含蓄深沉。这对抒情诗来说,原是不假外求的最为本色的东西。因此他的词无论伤春伤别,还是心怀故国,都写得哀感动人。同时,李煜又善于把自己的生活感受,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结合起来。身为亡国之君的李煜,在词中很少作帝王家语,倒是以近乎普通人的身份,诉说自己的不幸和哀苦。这些词就具有了可与人们感情上相互沟通、唤起共鸣的因素。《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如此,此词亦复如此。即以“别时容易见时难”而言,便是人们在生活中通常会经历到是一种人生体验。与其说它是帝王之伤别,无宁说它概括了离别中的人们的普遍遭遇。李煜词大多是四五十字的小令,调短字少,然包孕极富,寄慨极深,没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是做不到的。
作者:南唐李煜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浪淘沙
作者:陈亮 年代:宋
霞尾卷轻绡。柳外风摇。断虹低系碧山腰。古往今来离别地,烟水迢迢。
归雁下平桥。目断魂销。夕阳无限满江皋。杨柳杏花相对晚,各自无聊。
作者:蔡伸 年代:宋
楼下水潺湲。楼外屏山。淡烟笼月晚凉天。曾共玉人携素手,同倚阑干。
云散梦难圆。幽恨绵绵。旧游重到忍重看。负你一生多少泪,月下花前。
作者:宋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作者:晏几道 年代:宋
小绿间长红,露蕊烟丛。花开花落昔年同。惟恨花前携手处,往事成空。
山远水重重,一笑难逢。已拼长在别离中。霜鬓知他从此去,几度春风。
作者:吴潜 年代:宋
长记去年时。雪满征衣。佳人携手画楼西。今日关山千里外,此恨谁知。
想见绿窗低。依旧空闺。惜春还是惜花飞。纵有游蜂偷得去,争似帘帷。
作者:苏辙 年代:宋
对望汉阳川,车马灯繁。高台江岸倚横栏。暗涌波光东逝海,愁绪谁堪。
萧雨瑟风珊,叶落枝残。四年离索久无欢。忽忆五更多少事,呓语江南。
作者:毛泽东 年代:近代
(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格一(七言绝句式)】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中平仄 ,
中仄平平仄仄平(韵)。
--------------------------------------------------------------------------------
【注】此用仄起式。亦有用平起者,与七绝平起式全同。
--------------------------------------------------------------------------------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唐. 刘禹锡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浅见琼砂。
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唐.刘禹锡
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唐.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唐.刘禹锡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浪淘沙(唐 刘禹锡)
日照澄江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浪淘沙
(唐)白居易
借问江潮与海水, 何似君情与妾心?
相恨不如潮有信, 相思始觉海非深.
【格三(商调慢曲)】
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韵)。
平仄平平仄仄(韵)。
平平仄仄仄仄(韵)。
仄仄仄平平平仄仄(韵)。
仄平仄、仄仄平仄(韵)。
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韵)。
平仄(韵)。
仄平仄仄平仄(韵)。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韵)。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韵)。
仄平仄仄(韵)。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韵)。
平仄平平平平仄(韵)。
平平仄、仄平仄仄(韵)。
仄平仄、平平平仄仄(韵)。
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作者:周邦彦 年代:宋
万叶战,秋声露结,雁度沙碛。
细草和烟尚绿,
遥山向晚更碧。
见隐隐、云边新月白。
映落照、帘幕千家,
听数声、何处倚楼笛?装点尽秋色。
脉脉。
旅情暗自消释。念珠玉、临水犹悲感,何况天涯客?
忆少年歌酒,当时踪迹。
岁华易老,
衣带宽、懊恼心肠终窄。
飞散后、风流人阻。
兰桥约、怅恨路隔。
马蹄过、犹嘶旧巷陌。
叹往事、一一堪伤,旷望极。凝思又把阑干拍。
-------------------------------------
【注】此种慢曲,必须选用入声韵部。所有拗句与领格字,不但要遵守平仄,更得注意四声,方能符合曲体。
《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 辛弃疾
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
古来三五个英雄。
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
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
老僧夜半误鸣钟。
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
《浪淘沙》内地电视剧

中文名称:浪淘沙
别名:深喉
版本:(01-22/22集)
发行时间:2005年06月20日
导演:郑大圣
演员:陈道明
夏 雨
杨雪
李解
孔镱珊
黄志忠
地区:大陆
语言:普通话
影片分类: 电视剧
出产地区: 大陆地区
这是一个由错案引发疑案的故事。
六年前,平头百姓翁远行因妻子在家中被杀翁成为最大的疑犯,在案情扑朔迷离、证据不足的情况下,翁远行被错判死刑,律师徐彤竭力奔走,终于争取到刀下留人。成为当年轰动一时、媒体疯炒的新闻。
六年过去了,真正杀害翁远行妻子卞丽莎的凶手落网,他对杀害卞丽莎的事实供认不讳。翁远行当即被宣布无罪释放。这一新闻同样引起媒体关注,法制版记者呼延鹏在一系列的追踪报道中,发现了翁远行错案不仅毁了他本人的身心健康,与他相关的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更令呼延鹏深感不安的是,他竟然无意间揭开了错案背后的黑幕。
就在呼延鹏立志揭开事件真相时,他自己竟也被陷害送进看守所,巨大的压力对他来说无疑是严峻的考验。他曾经对现实极度失望,同时对自己是否要坚持下去产生了怀疑,但最终他尽到一个有良知记者的责任。
这同时又是一个有关成长的故事。
呼延鹏、洪泽、宗柏青三个年轻人在大学新闻系时是同学兼室友,他们在走上生活之路以后,每个人都产生了不同的追求,呼延鹏的少年意气,洪泽的识时务,宗柏青的情意绵绵使人们十分羡慕他们之间的友谊。但最终由于各种各样的矛盾,三人断然分手。这个结果尽管很不温馨,但他们的确是成长了,成长本身是痛苦的,但却是每个年轻人必须面对的沼泽地。
这更是一个有关人性的故事。
本市的媒体天才戴晓明、中院院长沉孤鸿,他们都曾经是耀眼的改革明星,同时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骄人的成绩,但最终他们又都走到了自己的反面,包括曾经不顾一切申张正义的徐彤,也在无声陷害和残酷现实面前被扭曲和改变。
深喉,是某一特定事件中从更深层次发出的声音,常常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但是没有人知道深喉是谁,它可能是无所不在的天眼,也可能是你身边的任何一个人。
深喉,使本故事的主线——翁远行错案背后的隐密始终没有逃离呼延鹏的视野。也使这个表面曲折复杂的案件层层剥离,最终揭示了难以抵御的欲望陷阱。但仍然没有人知道深喉是谁,包括作者自己。
其它诗作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弯弯曲曲的黄河来自天涯,奔腾万里,它携带的泥沙也经历浪淘风簸。如今我想沿着黄河滚滚的波涛,直上九天银河,到牵牛星和织女星的家中去做客。 这句话写黄河的雄伟。
注词释义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古诗今译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名句赏析——“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家,寄托了他豪迈的气概,奋发向上的情怀。
作者小介
刘禹锡(772-843),汉族。字梦得 ,刘禹锡生于嘉兴(当时属苏州)。《旧唐书·刘禹锡传》误作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刘禹锡在19岁之前基本上没有离开过江南,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具体是什么身世,我们目前还没有得到考证。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哲学家、文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名句很多,广为传诵。824年夏,他写了著名的《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唐文宗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
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其诗现存800余首。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词作亦存四十余首,具有民歌特色,刘禹锡在洛阳时,与白居易共创《忆江南》词牌。
刘禹锡死后,被葬在了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
相关知识黄河发源于出青海省巴颜喀拉支脉各姿各雅山麓的溪流玛曲,向东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现在于山东省北部注入渤海。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公里,支流有洮河、湟水、无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等。
黄河以其河水含沙量大而著称,现在其年平均年输沙量约16亿吨,年平均含沙量高达37.6kg/m3。含沙量最多时,每立方米黄河河水中,就有746公斤,简直成了泥浆!
黄河水之浊,古已有之。早在春秋时期,已有诗文记载河水不清了,《左传》中襄公八年(公元前565年)郑国的子驷就引《逸周诗》说:“ 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可见那时黄河水已相当浑浊了。虽然也有说它清的,如《诗经》的《魏风•伐檀》一诗就有“河水清且涟猗”的诗句,但这只可能是在比较特殊的时候。而自从汉朝之后,河清现象就很难见到了,因为这之后的“河清”已开始成为国家的祥瑞,记之于史,君主更是乐不可支。可见东汉之后黄河含沙量大大增加,浑浊更甚了,汉朝中期治水名人张戎更是有:“河水重浊,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这是在汉早期没有人说过的现象。“黄河”之名也正是从此时见诸史书的。这之后对黄河之“黄”的描写也越来越多了,第二段中刘禹锡的“九曲黄河万里沙”可见一斑,孟郊的《泛黄河》中也有“谁开昆仑源?流出混沌河”,这些都说明唐朝时黄河含沙量有增无减。这之后又有宋代王安石《黄河》:“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欧阳修的《黄河八韵寄呈梅圣俞》:“河水激箭险,谁言航苇游。坚冰驰马渡,伏浪卷沙流”,清代查慎行的《渡黄河》:“地势豁中州,黄河掌上流。岸低沙易涸,天远树全浮”可见历史上的黄河水基本都是黄的。然而黄河为什么会变黄呢?《尔雅•释水》说:“河出昆仑,色白,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黄。”说明那时人们认为河水色黄是由于所并入的河流太多的缘故。这接触到一点地质条件,但不完全,因为它没有归因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其实黄河上源本是一条清净的河流,当她穿行在海拔四千米的青海草原地区的时候,只是一条流速缓慢、水流清澈的小溪,流出青海草原,汇合大通河、湟水和洮河以后,水量才大大增加。经过河套平原,到了内蒙古河口镇以下,黄河进入中游。这一段黄河穿行于晋、陕两省之间的黄土高原峡谷中,水量剧增,急流滚滚,沿途冲刷着黄土,再加上大支流带进来的大量泥沙,使河水变浊,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泥河”。但这种泥沙填海也给人们带来了肥沃的黄河三角洲,黄河平均每年约有12亿吨泥沙送出河口填海,而300多万年来,黄河填海造陆,为中原大地和华北大平原的形成,起到了主要作用。直到今天,它一方面侵蚀黄土高原,另一方面又以每年填海造陆28平方公里的惊人速度向渤海挺进!解放后几十年来,已填出1000多平方公里的肥田沃地。现已成为胜利油田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另一方面,由于,约有4亿吨沉积在河道中,因而河床逐年增高,当河床高于地面时,河流就自然改道。为防黄河改道之害,自古以来,筑堤拦水,水高堤高,河道成了高出地面的“悬河”。黄河一旦决堤,北可淹到天津,南可波及淮河与长江。据记载,从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的2540年中,黄河决溢次数多达1590次,史称“黄河三年两决口”,有关这些灾难的记载读了让人心酸,杜甫曾有诗:“二仪积风雨,百谷漏波涛。闻道洪河坼,遥连沧海高。职司忧悄悄,郡国诉嗷嗷。舍弟卑栖邑,防川领薄曹。尺书前日至,版筑不时操。难假鼋鼍力,空瞻乌鹊毛。燕南吹亩犬,济上没蓬蒿。螺蚌满近郭,蛟螭乘九皋。徐关深水府,碣石小秋毫。白屋留孤树,青失万艘。吾衰同泛梗,利涉想蟠桃。却倚天涯钓,犹能掣巨鳌。”犹可见当时的洪水之汹涌,损失之惨重。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四月初,弘历乘船北上,弃舟登陆徐州。时值灾后不久,饥民遍野,瘟疫流行,一派凄惨景象。他于《灾馀》诗中写道:“灾馀疠必行,古人言之矣,将为徐州行,大吏去宜止。去去关民瘐,宁忍夏避此”则可见祖先早已认识到大灾之后总要伴有役情,也更可见黄河泛滥带来的灾难之深。
同时黄河下游更是饱受黄河改道之苦,黄河历史上重大改道26次,大型迁涉改道七次。其中多次都有古诗佐证:“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两句出自三国时曹操的《观沧海》,诗中所提到的碣石正是古黄河入海口处,据考碣石即为山东省最北部无棣县的马谷山,其东北濒临渤海。
苏东坡有诗 “郁郁苍梧海上山,蓬莱方丈有无间。旧闻草木皆仙药,欲弃妻孥守世寰。” 诗中的“苍梧山”就是指江苏省连云港的“云台山”,可见当时的云台山四周还是汪洋大海,而现在云台山东部却与大海相连,这正是由于黄河改道,泥沙逐渐淤塞造成的。江苏省响水县黄圩乡云梯村境内云梯关原为明清时代是防倭重镇,而从清人龚自珍的诗“室今年忘故侯,衔兼中外辖黄流。金銮午夜闻乾惕,银汉分流泻豫州。猿鹤惊心悲往事,鱼龙得意舞高秋,云梯关外茫茫路,一夜吟魂万里愁。”却可见当时云梯关已距海相当远了,而这也正是黄河夺淮从此入海的泥沙淤积造成的。从上述诗句中黄河改道史已可见一斑,下面让我们看一下具体史实:
次数 时间 入海地点 改道原因
第一次 公元前602年 沧州入渤海 自然
第二次 公元11年 滨县,利津入渤海 自然,人为
第三次 公元 1048年 北流由天津入渤海,南流由无隶笃马河入渤海 自然
第四次 公元1194年 清江口,云梯关入海 自然,人为
第五次 公元1494年 淮河入海 自然,人为
第六次 公元1855年 利津入渤海 自然,人为
第七次 公元1938年 淮河入海 人为
大话西游Ⅱ神兽:

浪淘沙
初始HP:600
初始MP:0
初始AP:1200
初始SP:0
最高成长率:0.612
携带称谓限制:0
《浪淘沙》李煜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1]
春意阑珊。[2]
罗衾不耐五更寒。[3]
梦里不知身是客,[4]
一晌贪欢。[5]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注释】:
[1]潺潺:形容雨声。
[2]阑珊:衰残。一作“将阑”。
[3]罗衾(音亲):绸被子。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
[4]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5]一晌(音赏):一会儿,片刻。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
李煜《菩萨蛮》词有句:“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所写情事与此差同。但《菩萨蛮》写得直率,此词则婉转曲折。词中的自然环境和身心感受,更多象征性,也更有典型性。
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有入声与去声(暮)两种读法。作“莫凭栏”,是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作“暮凭栏”,是晚眺江山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两说都可通。
“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天上人间”句,颇感迷离恍惚,众说纷纭。其实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天上人间”,本是一个专属名词,并非天上与人间并列。李煜用在这里,似指自已的最后归宿。
应当指出,李煜词的抒情特色,就是善于从生活实感出发,抒写自已人生经历中的真切感受,自然明净,含蓄深沉。这对抒情诗来说,原是不假外求的最为本色的东西。因此他的词无论伤春伤别,还是心怀故国,都写得哀感动人。同时,李煜又善于把自已的生活感受,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结合起来。身为亡国之君的李煜,在词中很少作帝王家语,倒是以近乎普通人的身份,诉说自已的不幸和哀苦。这些词就具有了可与人们感情上相互沟通、唤起共鸣的因素。《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如此,此词亦复如此。
即以“别时容易见时难”而言,便是人们在生活中通常会经历到是一种人生体验。与其说它是帝王之伤别,无宁说它概括了离别中的人们的普遍遭遇。李煜词大多是四五十字的小令,调短字少,然包孕极富,寄慨极深,没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是做不到的。
【集评】
《乐府纪闻》:后主归家后与故宫人书云:“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流水
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旧臣闻之,有泣下者。七夕在赐第作乐。太宗闻之怒,更
得其词,故有赐牵机药之事。
蔡绦《西清诗话》:诗人(李煜)归宋后,“每怀故国,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
聊。”“尝作长短句(即指此词),含思凄惋,未几下世。”
王方俊《唐宋词赏析》:这首词的艺术成就是很高的,自然率真,直写观感,直抒
胸臆,因之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它不仅在旧时曾为人传诵,现在看来也是我国诗歌艺
术宝库中的一件珍品。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言梦中之欢,益见醒后之悲,昔日歌舞《霓裳》,
不堪回首。结句“天上人间”三句,怆然欲绝:此归朝后所作。尤极凄黯之音,如峡猿
之三声肠断也。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殆后主绝笔,语意惨然。五更梦回,寒雨潺潺,其境
之黯淡凄凉可知。“梦里”两句,忆梦中情事,尤觉哀痛。换头宕开,两句自为呼应,
所以“独自莫凭栏”者,盖因凭阑见无限江山,又引起无限伤心也。此与“心事莫将和
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同为悲愤已极之语。“别时”一句,说出过去与今天之情况。
自知相见无期,而下世亦不久矣。故“流水”两句,即承上中说不久于人世之意,水流
尽矣,花落尽矣,春归去矣,而人亦将亡矣。将四种了语,并合一处作结,肝肠断绝,
遗恨千古。
《南唐二主词汇笺》引郭麟云:绵邈飘忽之音,最为感人之至。李后主之“梦里不
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所以独绝也。
王闿运《湘绮楼词选》:高妙超脱,一往情深。
电影《浪淘沙》1936年,有声片

摄制:联华影业公司
编导:吴永刚
摄影:洪伟烈
主要演员:金焰(饰阿龙) 章志直(饰侦探)
故事梗概
影片描写水手阿龙带着送女儿的小皮鞋回到家里,发现妻子正与人通奸,阿龙怒杀奸夫后潜逃。一夜,阿龙潜回探望女儿,被警探老章察觉。阿龙逃跑后,到处流浪。几年后,阿龙改名换姓,在一艘远洋商船上当了火夫。一天航行途中,又被老章盯上。老章正欲逮捕阿龙,轮船因重雾触礁沉没。阿龙泅水漂到荒岛,旋见老章抱着木板漂近沙滩。阿龙终于冒险救其上岸。二人靠着仅有的淡水和食物苟延残喘。在死神威胁下,二人渐消敌意,共盼救援,当他们发现远处海面上一艘轮船朝荒岛驶来时,老章心理突变,突然将阿龙铐上,但那艘船驶出了二人的视线。老章聊以解嘲地说:你终于被我捉了。阿龙望着一只空水桶,只是对他狂笑。怒潮冲击岩石,海风吹起轻沙,渐渐覆盖着两具带手铐的骷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