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定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1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蔡定剑
蔡定剑

姓 名:蔡定剑

民 族:汉

籍 贯:江西新建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法学院

最高学位:博士

供职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现任职务:教授、博士生导师、宪政研究所所长

兼 职:

◆北京大学法学院人民代表大会与议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兼职教授

◆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干事

◆北京市法学会宪法学会常务理事

教师情况

社会兼职: 北京大学人民代表大会与议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洪范法律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会特邀研究员

研究领域: 宪法学、人民代表大会与选举制度、法制建设理论与实践。

主要讲授课程: 宪法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立法研究、基本权利保护的理论与实践

外语语种: 英语

出国经历: 1994年10月-1995年10月,美国哥伦比亚法学院访问学者

2002年1月-7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大学访问学者

1995年10底-11月中和2002年6月中-月底,美国哈费大学法学院两次短期访问研究

2002年5月5日-5月25日,瑞典隆德大学访问研究

2004年7月初-10月初,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学者

2007年9月5日-11月25日,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和法国巴黎政治学院进行欧盟项目研究

代表作: 专著: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92年出版-2003年第四版)法律出版社

《黑白圆方――法治、民主、权利、正义论集》(2003年)法律出版社

论文:

《中国宪法实施的私法化之路》,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2月

《为民主辩护――对当前反民主理论的回答》中外法学,2007年第5期

获奖情况: 2002年获“第三届杰出中青年法学家”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获司法部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二等奖

科研项目

主持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中——荷法治合作项目“就业歧视调查与反歧视对策研究” (2005年5月-2008年5月)

欧盟项目——中欧公众参与民主理论与实践研究(2006年6月-2009年5月)

与耶鲁法学院合作项目――“公共预算制度改革研究”(2006年-2008年)

在陈光中教授主持的国家重大攻关项目《中国司法制度基础理论研究》中承担子项目

在徐显明教授主持的国家重大攻关项目《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中负责子项目

科研成果

教材与专著类

《一个人大研究者探索》(文集)(2007年)武汉大学出版社

《宪法精解》2003年出版-2006年6月第二版,法律出版社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92年出版-2003年第四版)法律出版社

《黑白圆方――法治、民主、权利、正义论集》(2003年)法律出版社

《历史与变革-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1999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国家监督制度》(1991年)中国法制出版社

主编并参加撰写:

《中国就业歧视的现状及反歧视对策研究》(2007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海外反就业歧视制度与实践》(2007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选举状况的报告》(2003年)法律出版社

《监督与司法公正—研究与案例报告》(主编),法律出版社,2005年6月

《国外公众参与立法》(主编),法律出版社,2005年6月

论文类

《为民主辩护――对当前反民主理论的回答》《中外法学》,2007年第5期

《公共预算应推进透明化法制化民主化改革》《法学》2007年第5期

《公共预算改革的路径和技术》《中国改革》2007年6期

《中国就业歧视现状的调查报告》《经济观察报》2007年07月02日

《宪政的条件》《领导者》2006年12月(总第13期)

《监督法的困境与期待》《改革内参》2007年3期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宪政发展》,《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中国宪法司法化路径探索》,《法学研究》,2005年第5期

《向新加坡学什么?(上篇)》,中国青年报·冰点,2005年11月

《向新加坡学什么?(下篇)》,中国青年报·冰点,2005年11月

《中国宪法实施的私法化之路》,《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2月

《宪政百年与当前中国宪法实施》,中国趋势-名家演讲录(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

《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程序》,台湾《月旦民商法杂志》,2004年6月

《论当前人大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政法论坛》,2004年第6期

《选举违法行为及其防治》,《人大研究》,2004年第2期

《选举发展中的矛盾与选举制度改革的探索》(合作),《战略与管理》,2004年第1期

英文发表(2004年-2007年):

《Civic Qualities and Reform in China`s Electoral System》,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04年春季

《Introduction:Theory and Practice inChina`s Current Electoral System Reforms》,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04年春季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itutionalism in the transition of Chinese society》,《East Asian Institute》,10.February 2006

评论类(2004年-2007年):

就业歧视与就业压力无关《法制日报》 2007-11-18

城乡规划需要公众参与《新京报》2007-11-04

“不法之法”绳之以法《中国新闻周刊》2007年8月13日

就业升学中的强制体检有违人权《南方周未》2007年8月2日

制度何以不能经由恶性事件而得完善?(《南方都市报》,2007-8-18

政府没有权力取缔公民的个体经管方式《南方周未》2007年6月7日

政府尊重环境权,才是尊重人权《南方都市报》2007年06月19日

我们为什么要反就业歧视?《法制日报》2007年05月30日

预算不公开,何来监督?《新闻周刊》2007年5月第18期

市政建设不能没人文关怀《新京报》2007年5月13日

反就业歧视不是奢侈品《中国新闻周刊》2007-04-29

能否向公众公开政府预算《新京报》2007年03月12日

人代会的“务虚”与“务实”《新京报》2007年03月17日

选举把乡村搞乱了吗?《北京日报》2007年03月19日

不应忽视公民的经济自由权《南方周末》2007年02月01日

城市交通更应“以人为本” 《中国公路》2007年第2期

如何使法律有效:给政府权力,不如给公民以权利《新闻周刊》2007年2月9日

律师质疑法律是社会进步的杠杆《新京报》2007年01月14日

实现公众参与,打造利益博弈的公正平台《南方都市报》2007年01月25日

《美丽园事件的启示:大家都要遵守法律规则》,《新京报》,2006年10月15日

《是种子总要发芽—亲历村民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精神历程—36位中国当代学人自述》.

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10月

《恶意诉讼应当受到法院克制》,《法人》,2006年第10期

《让选民和代表成为选举主体》,《学习时报》,2006年9月25日

《城市属于谁?城管应该管什么?》,《南方都市报》,2006年9月16日

《城市管理必须反省执法目标》,《法制日报》,2006年9月5日

《人大选举千万不要越俎代疱》,《公民导刊》,2006年第9期

《2006,期待基层人大选举走向竞争》,《民主与法制》,2006年7月上

《谁对佘祥林母亲的死负责》,《热言时代—时评精选》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2006年6月

《关键在立法机制》,《财经》,2006年第8期

《从‘好莱坞发展规划’看城镇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国际借鉴》,2006年第4期

《加强人大监督亟需程序支持》,《人民论坛》,2006年第3期

《构建公众参与机制,实现改革转型》,《南方都市报》,2006年3月22日

《被误读与忽略的新加坡经验》,《南风窗》,2006年第2期下

《法规备案审查还不等同违宪审查》,《中国新闻周刊》,2006年第2期

《消除性别歧视,勿忘‘三八’精神》,《南方周末》,2006年3月9日

《‘馒头血案’的宪法视角》,《新京报》,2006年3月4日

《美丽园业主维权胜诉的启示》,《新京报》,2006年2月12日

《法治正未有穷期,需待民意铸轨轮》,南风窗,2005年12月

《谁还应对交通事故负责(上)》,新京报,2005年12月

《谁还应对交通事故负责(下)》,新京报,2005年12月

《中国向违宪审查迈进》,南方周未,2005年12月

《反就业歧视:立法者应有所作为》,法制日报,2005年7月

《反就业歧视:建立和谐社会》,人民法院报,2005年7月

《违法乱占耕地必须受到遏制》,法制日报,2005年6月

《车改:被利益曲解的改革》,新京报,2005年6月

《105次违法:有悖常理的荒唐结果》,新京报,2005年6月

《电子警察是要执法还是罚款》,南方都市报,2005年6月

《谁对佘祥林母亲的死负责》,南方都市报,2005年5月

《立法听证的现状及改进意见》,法制日报,2005年4月

《计划要删,预算要念——人大审议方式改革应利于民主》,南方周末,2005年3月

《2005年中国立法透视(迎接新一轮立法高潮到来)》,法制日报,2005年3月

《盘点人大代表议案制》,财经,2005年3月

《如何提高立法听证的实效》,检察日报,2005年3月

《公务员加薪应由人大说的算》,新京报,2005年3月

《人大立法凸现以人为本》,香港文汇报,2005年3月

《责任意识与法律素质同等重要》,检察日报,2005年3月

《不可行研究:政协民主监督的重要渠道》,检察日报,2005年2月

《基层民主选举亟待法律规范》,南方都市报,2005年2月

《审计风暴后的责任为何缺失》,南方周末,2005年2月

《警惕以反腐的名义搞腐败》,新京报,2005年2月

《谨防借制度建设破坏法制》,新京报,2005年2月

《不要以荒唐的逻辑搞廉政》,新京报,2005年2月

《谨防以腐败的道德观误导官员》,新京报,2005年2月

《感受美国总统选举》,法学家茶座,2005年第9期

《人民应该知道国家预算》,中国新闻周刊,2005年第8期

《警惕以反腐的名义搞腐败》,改革内参,2005年第8期

《廉政保证金制度的谎言》,中国社会导刊,2005年第6期

《盘点人大代表议案制》,财经,2005年第6期

《让选举列车运行在法治之轨》,中国新闻周刊,2005年第5期

《选举监督制度的研究十分必要》,人大研究,2005年第4期

《可喜的宪政变化》,人大研究,2005年第2期

《民主是一种国家生活》,中国新闻周刊,2005年第1期

《中国迫切需要反歧视》,瞭望东方周刊,2005年第33期

《2004:宪政之风扑面而来》,南风窗,2004年12月

《谁代表国家所有权》,学习时报,2004年10月

《百年宪政的启示》,改革内参,2004年10月

《新中国宪法的制定背景》,学习时报,2004年9月

《增强执政力在于依宪执政建设民主》,南方都市报,2004年9月

《审计机关成为“第三院”不现实》,瞭望东方周刊,2004年8月

《为温州市人大开办舆论监督节目叫好!》,南方周未,2004年7月

《年年审计揭丑,何以屡查屡犯?》,财经,2004年7月

《事故尚需问责,“人祸”更应追究》,南方周未,2004年6月

《司法改革应由全国人大统领》,南方周末,,2004年4月

《判决不要打“太极”》, 法制日报,2004年4月

《让人民知道政府怎么花钱》,法制日报,2004年3月

《人大个案监督的基本情况》,人大研究,2004年3月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改革家》,新闻周刊,2004年2月

《半世纪修宪沧桑路》,南方周末,2004年3月

《如何承担决策失误的责任》,网易时评,2004年3月

《如此保护私营企业合法吗》,南方周未,2004年2月

《就业,不能再歧视下去了》,南方周末,2004年2月

《防止对流浪乞讨人员强制措施回头》,南方周末,2004年2月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