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坚真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1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原中顾委委员、原广东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

李坚真

李坚真(1907—1992),女,广东梅州丰顺大南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自幼被卖与贫农朱家作童养媳,从小参加劳动;1926年夏接受工农革命的宣传教育,见到彭湃,积极参加农民运动,被选为第四区农民协会委员;192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同年秋参加丰顺农民武装暴动,随游击队上山打游击。同年冬被选为丰顺县革命委员会副委员长,参加创建东江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1年被调到闽粤赣革命根据地工作,任中共汀东县委书记,不久改任中共长汀县委书记。积极领导广大群众巩固建设根据地,发展地方武装支援主力红军作战。1934年1月调任中共中央局妇女部部长。出席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华全国苏维埃政府中央执行委员。参与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妇女解放运动,动员组织广大妇女参加根据地各项建设和支援红军反“围剿”斗争。

1934年10月随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先后任军委第二纵队政治部民运科科长、军委总卫生部野战医院干部休养连政治指导员,在边行军边作战的极端困难条件下,组织治疗,保护了一批领导干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11月仍任中共中央局妇女部部长;领导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妇女支援红军东征、西征作战,参加各项建设。

抗日战争爆发后,被分配回江西开展工作,任中共江西省委妇女部部长。1938年冬任中共中央东南局妇女部部长,领导发动江西安徽等地妇女抗日救亡活动。1940年后任中共苏南区党委党校主任,中共溧水县委书记,中共中央华中局民运部副部长等职,参加艰苦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李坚真

1945年秋起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妇女部部长,领导发动广大妇女支援华东解放战争;1949年3月24日率华东妇女代表团到北京出席第一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并被选为第一届全国妇女代表大会执行委员;在大会期间,到北京西郊机场迎接从西柏坡来的中央机关,并与在1937年从延安分别12年的毛泽东等老领导重逢;会后返回山东任山东分局妇委书记兼山东省妇女联合会主任;当年还出席了第一届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随叶剑英回到阔别20年的故乡广东任广东省土改工作团团长、党组书记,负责指导广东省各地的土改工作,1950年10月中旬到兴宁挂点参加土改工作;历任中共广东省粤中区(今佛山市)党委书记、第一书记,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书记,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省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1979—1983)等职。

李坚真是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八大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在中共十二大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出版有《李坚真山歌三百首》、《李坚真回忆录》等书。

1992年3月30日,这位颇有传奇色彩的老人在广州逝世,享年85岁。

李坚真在长征路上的故事

李坚真
与家人合影(70年代)

从瑞金出发时,李坚真分配在中央直属机关司令部,担任民运科科长,找粮食,找向导,找运输员,做群众工作。总卫生部长贺诚提出要找一位会打土豪,能找民夫和粮食的同志,担任干部休养连的指导员。中央直属机关司令部便推荐了李坚真。

有一天,快到泸定桥的时候,忽然敌机盯上了干部休养连,一顿轰炸,打死不少马匹,打伤不少民夫和挑夫,担架没人抬,药箱没人挑。李坚真背上一个伤病员,可是她回头一看,还有那么多伤病员和药箱躺在地上,怎么办呢?她急得几乎要哭。正在这时候,毛泽东同志走过来了,他关切地向李坚真询问情况。李坚真向毛泽东汇报了挨敌机轰炸的伤亡情况,毛泽东一看满地伤员和药箱,急忙招呼让警卫班留下来帮助抬伤员,挑药箱。

李坚真担心毛泽东同志的安全,连忙说,“毛主席,你快走,别管我们!”毛泽东同志摆摆手,说:“你们都敢顶在这里,我怕什么!”他见警卫班战士已经分散在抬伤员,挑药箱,才骑上马往前去。望着毛泽东的魁梧背影,李坚真噙在眼眶里的眼泪流了下来。

李坚真
和叶剑英同志在一起

到了泸定桥只见桥上铺着几块松散的木板,晃晃荡荡,李坚真安然地解下绑带,把药箱绑紧在肩上,两手扶着铁索走过去,心里默默地唱着山歌:红军抢渡泸定桥,炮火连天铁索摇;献身革命心不跳,女兵争把药箱挑。

长征途中,出现这样的紧急情况当然不会是一次两次;翻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的时候,由于山上空气稀薄,人马走到半山腰就喘不过气来,有的马夫、运输员都晕倒了,怎么办?李坚真和同志们来了蛮劲,大家鼓起余勇,咬紧牙关,用手把伤病员拉过最艰难的一段。

《李坚真山歌三百首》选《出发》

分田分地阶级明,革命处处为人民。紧记国仇与家恨,北上抗日去长征。

《进遵义城》

红军歼敌进遵义,牵羊捧酒齐欢迎。分田分地掌大印,送儿送郎当红军。

《遵义会议》

遵议会议舞春风,迎来日出东片红。军民欢呼乾坤转,娄关山上出英雄。

《娄山关》

娄关山上雪花花,红军宿营石崖下。遵义妇女爱亲人,跋山涉水送糍粑。

《渡赤水河》

红军四渡赤水河,遵义人民觉悟高。送粮带路抬担架,枪林弹雨显英豪。

《夜行军》

翻过一岗又一岗,夜黑行军道路长。肩抬担架闻天下,革命思想当太阳。

《过金沙江》

金沙江水急又深,手牵手来心连心。阶级姐妹团结紧,不怕敌人百万兵。

《过泸定桥》

红军抢渡泸定桥,炮火连天铁索摇。脚踏铁索心不跳,女兵争把药箱挑。

《过雪山》

夹金山上雪似银,脚踏冰雪奔前程。革命豪情比火热,熔冰化雪步不停。

《过草地》

万里行军不怕难,踏平草地烂泥滩。七天七夜风雨过,红旗指向六盘山。

《到延安》

主席领导到延安,红旗高插宝塔山。千里长征闹革命,到处亲人到处欢。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