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环境权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1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名称: 公民环境权

主题词或关键词: 放射性 环境权 环境科学

公民环境权的提出

环境权的具体主张是由原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一位医生在1960年首先提出来的。当时他是针对有人往北海倾倒放射性废物而向“欧洲人权委员会”提出控告,认为这种行为违反了《欧洲人权条约》中关于保障清洁卫生的环境的规定。20世纪50年代以来,不断出现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1960年环境权的主张提出以后,1969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一位教授以“公共信托理论”为依据,提出了公民享有环境权的理论。同年美国公布的《国家环境政策法》和日本《东京都防止公害条例》都明确规定了环境权。1970年在日本东京举行了有13个国家参加的“公害问题国际座谈会”,会后发表的《东京宣言》说:“我们请求,把每个人享有其健康和福利等要素不受侵害的环境权利和当代人传给后代的遗产应是一种富有自然美的自然资源的权利,作为一种基本人权,在法律体系中确定下来。”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上通过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提出:“人人有在尊严和幸福的优良环境里享受自由、平等和适当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现在,有的国家已将环境权作为公民享有的一种基本权利写入了宪法。

内容

公民环境权的内容主要包括:环境使用权,环境保护相邻权,环境人格权。

环境使用权:环境利用人依法对环境容量资源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其特点为:1、该权利为用益物权2、其主体为一般民事主体3、客体为环境资源整体4、取得方式有无偿和有偿两种方式5、起目的为保持环境资源的再生或更新的能力。

环境保护相邻权:基于环境保护的客观要求而发生的一定范围内的相邻关系,是环境法律关系主体具体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相应任务。

特点:相邻范围扩大,内容的广泛性,客体的生态性,利益的多元性,权利的复合性

环境人格权:它是以环境资源为媒介的人的身心健康权,是以环境资源的生态价值为基础的身心健康权,是以环境资源的美学价值为基础的身心健康权,是一项社会性私权,其保护主要是通过环境侵权行为及其设立相应的救济措施。

性质:具有普遍性,具有概括性,具有专属性,具有法定性。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