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翼艇

名称: 水翼艇
主题词或关键词: 交通运输 船 艇 高性能船舶
内容
水翼艇的特点是行驶在空气跟海水的界面上,以尽量克服水的阻力。最先想到水翼艇并进行研究的发明家,是19世纪中期的一个叫拉米斯的法国牧师。俄国血统的法国人德朗贝尔,开始用当时刚发明的汽油发动机为他的“水上飞机”提供动力。19世纪90年代,他在塞纳河上用模型水翼艇进行了试验,但是它不能从水里抬起头来。飞艇设计师意大利人福拉尼尼1905年建造了一艘小水翼艇,并在专利说明书上阐明了水翼艇的科学技术原理。1911年,他用最新的模型水翼艇在马乔列湖为来访的美国贵宾贝尔做了表演。贝尔根据福拉尼尼的专利,开始建造他自己设计的水翼艇。这艘水翼艇于1918年创造了每小时114.3千米的航行纪录。这些水翼船靠潜在水中的水翼支持而行。船底的薄片水翼在船停泊时完全没入水中,船开始运动时,水流经过弯曲的水翼,产生上举力,船走得越快,产生的升力越大,当水翼在水中升起时,把船体完全推离水面。由于阻碍消除,船的速度大大提高,行驶更为平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德国发明家改进了水翼艇。战后,英国风琴师胡克又作了进一步的改进。意大利50年代开始大量建造水翼艇,美国和苏联设计出了自己的大型军用和客运水翼艇。苏联的航运线上有数百艘这种船,最大的可载旅客300人,速度达40节。美国海军已成功地在风浪水域试验了几艘水翼船。其中一艘“平景”号1968年由洛克希德公司建成,在平静的水中速度超过40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翼船。
红色警戒3角色类型:防空支援型舰艇

生产厂家:多米尼加海岸防卫队
原始产地:多米尼加共和国
量产设施:盟军船坞
主要特征:
> 伊卡罗斯20毫米口径近接[CIWS]防空炮
> 干扰束发射装置
> 带有防护帽的追踪系统
> 晕船专用袋
> 违禁品储藏箱
背景资料:
作为盟军南美地区海岸防卫队普遍采用的小艇,盟军所开发的高速水翼艇可以很自然的完成监视和防卫任务。它配备了射速极快的20毫米口径近接防空炮可以针对低空飞行的敌对目标发动攻击,不过其仅能用于防空的武器无法对水面上的目标进行攻击。虽说水翼艇无法直接攻击水面目标,它所装备的干扰束发射装置却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这是一种可以发射电磁束的装置,利用水翼船中最为先进的计算机系统和燃料,让附近敌方的武器系统暂时无法使用。所以对于水翼艇来说,他并不适合进行大规模的海上战斗,而作为海上打击力量之一的它在自我保护和对友军支援上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
现在的水翼艇以发生在太子港(海地共和国首都)的战斗而闻名:当时正携带支援力量前往城市的世纪轰炸机小队遭遇到敌方米格战斗机队的威胁,而此时恰好一小队的水翼船在敌机发动攻击前将其全部打了下来。同时,少数的几艘水翼艇也拦截了来自无畏级战舰的攻击。这是首次海军指挥官利用一队水翼艇发动拦截作战,同时让另一队解决了我军所面临的敌空中力量。在这些米格战斗机全部被击落之后,水翼艇立即执行了快速撤退战术。当时唯一遇难的则是一小队水翼艇护卫队被令人讨厌的苏联磁卫星牵引至水面。据说那天水翼艇的表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墨西哥湾附近日益增加的苏联阿库拉级潜艇。
虽然说水翼艇是大多数海军指挥官首选的一种海上作战单位,而它所具有的最先进技术之一就是盟军开发的干扰束发射装置。它的电磁力量需要利用艇上的所有武器系统,因此无法与20毫米防空炮一同使用。这种干扰能力可以对大部分的武器系统发挥作用,小到黄貂鱼快艇,大到无畏级战舰。通过它至少可以让海岸附近的舰艇或敌军力量暂时性的无法动弹,随后可以使用守护者坦克和阿波罗战机对其发动打击。不过有一些机师很好奇为什么这种干扰装置无法适用于对地或对空的作战单位呢?也许这需要盟军的军事专家们更多的研究才能得出结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