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I66
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稻990013
品种名称:优I66
选育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优IA/66。
省级审定情况:1997年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系三系杂交早稻组合。全生育期118天左右。作双季早稻栽培,株高80--85厘米,株型集散适中,分孽力中等偏上,成穗率72.33%,叶型好,剑叶窄短挺举,叶鞘、叶沿、叶耳、稃尖为淡紫色,熟色好,后期不早衰。穗长19厘米左右,每穗总粒数87--93粒,结实率80%以上,千粒重26--27克。糙米率为80.4%,精米率70.5%,整精米率27.0%,长宽比2.6,垩白率90%,垩白度16.0%,透明度3级,糊化温度6.3,胶稠度5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4.2%。外观和食味较好。感穗颈瘟和白叶枯病,不抗细条病和稻飞虱。
产量表现:1996年南方稻区杂交早稻区试平均亩产462.67公斤,比对照威优48-2增产11.71%,1997年南方稻区早籼中熟组区试,平均亩产481.2公斤,比对照浙733和博优湛19分别增产6.8%和19.7%,1998年南方稻区早籼中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1.7公斤,比对照威优402增产3.4%,表现丰产稳产,适应性较广。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稀播育壮秧:一般3月下旬播种,旱床育秧,秧龄30天左右,亩播15公斤左右。2、合理密植,每亩插足基本苗8-9万。3、重施基肥,合理追肥:优I66耐肥抗倒,应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后期一般不宜追肥。4、科学用水,搞好水浆管理:前期浅水勤灌,中期够苗晒田,齐穗后干干湿湿以利壮籽,成熟前不宜断水过早。5、注意防治稻纵卷叶螟、钻心虫和稻飞虱。
全国品审会审定意见:该品种属早籼中熟三系杂交组合。全生育期118天左右。株高80--85厘米,每穗平均着粒90粒左右,结实率80%以上。株叶型好,紧散适中,剑叶窄直挺举,分蘖力中等偏上。米质较好。感穗颈瘟和白叶枯病,不抗细条病和稻飞虱。适宜在浙江南部、江西、广西、福建等省作双季早稻种植。经审核,符合国家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