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焕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1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薛焕(1815-1880),字觐堂,清朝名臣。四川兴文(今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人。嘉庆二十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生,光绪六年二月初三日去世。其曾祖为锦奇,祖为澐,父为启棂,俱因焕而受赠一品光禄大夫。薛焕本为四川叙州府宜宾县黎汤乡人,后占籍兴文县学,故冒称为兴文人也(其故居在今四川宜宾市赵场乡,有牌坊留存)。其兄名煐,黔江县教谕。其弟为华阳县训导。焕与其兄同年入县学,后中甲辰科举人,时在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道光二十九年,选授江苏金山县知县。(今上海市属金山县,位上海市西南)知县。后入向荣幕,襄赞“江南大营”军事。1853年(文宗咸丰三年)9月,上海“小刀会”起义,以知府率川勇一千五百人随江苏巡抚许乃钊前往镇压,有功受清廷表彰,旋授松江知府(今上海市属松江县,位上海市西南),授盐运使衔。。咸丰五年,调苏州(今苏州市)知府,咸丰七年,升苏松粮储道,继调苏松大道。咸丰八年,迁江苏按察使。咸丰九年,摆江宁布政使,署钦差大臣,办理五口通商事宜。不久任江苏巡抚。其为留办洋务而长期居于上海,并与外国侵略者相互勾结。1860年(文宗咸丰十年),太平军攻占苏南,他又兼署两江总督。时太平军连克苏州、松江等数府、州、县,薛命吴煦、杨坊勾结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队,并联络民团,在洋枪队配合下,收复松江府,又得清廷表彰。在上海一战中,薛等拼死抵御太平军围城,使义军无功撤围,清廷赏薛头品项戴,并命其办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潮州、琼州、台湾、淡水各口通商事宜。(清同治元年(1862年),薛又勾结英、法、美军队,攻占太平军在奉贤、松江等地据点,清廷以头品顶戴调任薛为办理通商事务大臣,并兼办比利时国通商事务。)1862年(穆宗同治元年),清廷任李鸿章为江苏巡抚,率淮军来沪(今上海市),他仍以钦差大臣在上海办理洋务,旋进京,署礼部左侍郎,继改调工部右侍郎。同治王年,署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通政使司通政使。同治五年离职回川。回籍后,于1875年(德宗光绪元年)曾赴云南办理“马嘉理案”。病死于原籍。

清光绪年间,薛较热心四川文化教育事业,支持学政张之洞在川办尊经书院,并担任监督。不久病死。李鸿章为之向朝廷请谥,清廷准之,诰封其为光禄大夫头品顶戴工部右侍郎总理各国衙门事务大臣。

薛焕之妻为赵氏,妾为金氏。子三人,女五人,孙五人。

薛焕死后葬于四川宜宾市翠屏区赵场镇薛家坟,今墓址犹存。其妾有朝鲜金氏,同时归葬其附近。其长女出嫁李瀚章(李鸿章之兄)之子李经畲。文革中,金氏夫人墓被掘,曾出土李鸿章手书挽联。今其后裔衰败,渺渺无名也。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