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1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英语翻译English Translation

用英语来表达另一种语言或用另一种语言表达英语,这种英语与其它语言的互相表达活动,称为英语翻译。从事英语翻译的工作者,简称英语翻译。自从英语诞生以来,这种表达活动一直在进行,它影响到英语国家与其它语言国家的文化和语言发展,促进了英语与其它语言间的交流和转化,也促进了英语与其它语言的发展。在英语翻译中,要了解英语与其它语言的历史文化背景,了解同一时期下不同的阅读人群的读写习惯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在岗聘任的翻译专业技术人员约3.5万人,另有数10万人以不同形式从事翻译工作。”这是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黄友义8月4日在上海举行的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上宣布的。

随着中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同国外交往的增多,特别是WTO实质化阶段的到来以及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和上海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筹办,中国翻译产业正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期。

翻译市场产值达300亿元

近年来,翻译已经从原来的政府和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的工作发展成为专门职业。翻译服务作为新兴的现代服务产业,正成为文化经济中仅次于教育行业的又一新兴产业。

据统计,目前全国各类专业翻译注册企业有3000多家,以咨询公司、打印社等名义注册而实际承揽翻译业务的公司更有数万家之多。仅在北京,翻译注册公司就有100多家。此外,翻译服务市场年产值迅速攀升,2003年为110亿元,2005年为200亿元,2007年则达到300亿元。

即将到来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也给中国翻译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据悉,此次奥运会上需要100多名专业译员,此外还有7000多篇新闻稿和大量演讲稿需要翻译,官方新闻发布会和颁奖仪式也需要140多种语言的150多名口译员。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日前发布的人才需求分析报告指出,奥运会开幕之后,奥运期间的体育翻译产值将超过7000万元,覆盖10个语种。而这些还仅仅是一小部分,几百个代表团和数以万计的外国游客也需要大量的翻译服务。

三大问题制约产业发展

中国翻译产业在改革开放以及全球化的背景下迎来了新机遇,但是由于市场、法律、服务等方面原因,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总体来看,中国的翻译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够成熟。”黄友义说。他认为目前翻译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三个:

一是中国的翻译人才仍远远落后于需求,其中中译外高端人才匮乏。大部分翻译学校和机构都缺少专业领域的翻译课程,比如法律和医学文件、术语管理、翻译项目管理、翻译技术等。目前只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开设了法律和商业翻译课程。

二是翻译服务企业虽然数量不少,但大多规模不大,服务能力不强,市场拓展能力有限,在体制、机制上较其他现代服务企业也有明显差距,因此在与国际同行的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2007年翻译服务市场300亿元的市场份额中,有相当一部分被国外同行获得。

三是中国目前还没有一个政府部门主管翻译事业,一个统一、完整、系统的政策规范还没有到位。在西方国家,翻译行业普遍有政府主管单位某种程度的政策指导。

翻译产业开始步入规范

面对存在的问题,中国翻译行业开始步入规范,加大了人才培训的力度。

原国家人事部根据社会需求制定了《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暂行规定》,从2003年开始试行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目前已经开设了二级、三级口笔译考试。迄今共有6.6万人次参加了这项考试,其中有1.1万人次获得了证书。同年11月,为了规范翻译服务市场和拓展行业职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翻译服务规范》,使消费者有了选择翻译服务的客观标准。

2006年,教育部正式批准在高校设立本科翻译专业,决定在15所大学本科开设翻译课。目前,全国已基本形成包括本科、硕士、博士在内的完整的翻译专业教学体系。

“为了能促使中国翻译产业良性、有序和更成熟地发展,今后我们还要在三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黄友义说,“第一是要加大翻译人才的培养力度。既要重视高素质的、基础性的人才,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应用型的翻译实践人才。第二是要大力推进翻译市场的准入制度,把好质量关,提高翻译市场的总体水平。第三是要大力倡导职业道德,加强行业自律。”

他还表示,国外翻译教育市场发达,如何联手促进中国翻译市场的发展也将是中国译协今后的工作重点之一。比如通过与国际译联、各国翻译协会的交往,把他们先进的教材、成熟的经验引进来,加速中国翻译人才队伍的培养等等。

英语翻译人员素质要求

作为一个翻译人员,应具备那些素质?扎实的外语功底和广泛而过硬的专业外语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了解对方的文化、风俗习惯、信仰尤为重要。不了解对方的历史文化,无法和对方达到心与心的对话和文化与文化的交融,你会让对方感到语言的枯燥乏味,谈话也无法进一步深入。这样的翻译,说严重一些,有辱于自己,也有损于国家形象。

英语翻译的标准翻译是语际交流过程中沟通不同语言的桥梁。英汉翻译就是把英语文章的信息,即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用汉语忠实地表达出来,使汉语读者能得到和英语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这种感受是衡量译文质量优劣的尺度,即翻译的标准。

一般来说,翻译的标准主要有两条:忠实和通顺。

1)忠实:是指忠实于原文所要传递的信息,也就是说,把原文的信息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出来,使译文读者得到的信息与原文读者得到的信息大致相同。

例1He had words with her.

[误]:他和她谈过话了。

[正]:他和她吵架了。

[注释]:have a word with sb.与某人谈话,而have words with sb.与某人吵架。

例2We shall not want for food.

[误]:我们不想什么食品。

[正]:我们不会缺乏食品。

[注释]:want vt.想要,想得到;want for缺乏。

2)通顺:是指译文规范、明白易懂,没有文理不通、结构混乱、逻辑不清的现象。

例1Historically, city life has always been among the elements which form a civilization.

[原译]:历史上看,城市生活一直是构成文明的方面之列。

[改译]:从历史上看,城市生活始终是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

例2. Supporters of the "nature" theory insist that we are born with a certain capacity for learning that is biologically determined.

[原译]:"天性"论的支持者坚持,我们出生时带有某种学习能力,这种学习能力从生物学上讲已是被确定了的。

[改译]:支持"天性"论的人坚持说,我们生来就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这是由生物因素决定的。

3)忠实与通顺的关系:忠实是通顺的基础,通顺是忠实的保证。不忠实于原文而片面追求译文的通顺,则译文就失去自身的价值,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不成其译文了。但是,不通顺的译文,使读者感到别扭,也必然影响对原文的准确表达,因而也就谈不上忠实了。可见,忠实与通顺是对立的统一,两者的关系反映了内容与形式的一致性。所以,我们说,忠实是译文质量的基础,而通顺则是译文质量的保证。

在研究生英语入学考试阅卷时,我们发现,有的译文与原文意思相悖,也有的译文文理不通,影响了对原文意思的准确表达。

例1The target is wrong, for in attacking the tests, critics divert attention from the fault that lies with illinformed or incompetent users.

[原译]:这个目标是错误的,因为批评家们转移了视线,把错误归于信息不通或技术不佳的使用者。

[改译]:把标准化考试作为抨击目标是错误的,因为在抨击这类测试时,批评者不考虑其弊病来自使用者对测试不甚了解或使用不当。

例2For example, they don't compensate for gross social inequality, and thus do not tell how able an underprivileged youngster might have been had he grown up under more favourable circumstances.

[原译]:例如,它们不能弥补整个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因此也不能说明如在更合适的情况下,生活条件不利的年轻人怎样才能成长。

[改译]:例如,测试并不弥补明显的社会不公;因此,它们不能说明一个物质条件差的年轻人,如果在较好的环境下成长的话,会有多大才干。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