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济禅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1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慧济禅寺,俗称佛顶山,坐落在海拔299.1米的云雾山中。普济寺坐落在灵鹫峰南麓,为普陀山供奉观音大士的主刹,与法雨寺、慧济寺构成了普陀山的主要观音道场景观。普陀山的佛国圣地与普济寺创建有关,普济寺的兴衰起落史也就是普陀山的佛教史。

普济寺的前身是“不肯去观音院”,唐始建,1080年宋神宗诏令改建并赐名“宝陀观音寺”,专供观音菩萨,香火始盛,到南宋嘉定七年皇帝御书“圆通宝殿”额,指定普陀山为专供观音道场。1421年明朱元璋实行海禁毁寺,正德十年(1515),僧淡斋募化兴复殿宇,迎佛还山,重建寺院,至万历三十三年(1605),朝廷拨款重建,并赐额敕建“护国永寿普陀禅寺”,规模宏大,一时甲于江南。

康熙四年(1665),遭荷兰殖民主义者践踏,寺院被劫掠一空。1689年,海疆平息,康熙赍金修建。雍正九年(1731)扩建寺院规模宏大,遂成现在的基础。抗日战争后寺院萧条,“文革”期间佛像尽毁,僧侣被遣散,1979年全面修复,1981年重塑毗卢观音。1989年建成的观音殿,四壁镶嵌着132尊线刻观音像,它汇集了唐宋元明清五朝名家的杰作。

普济寺占地37015平方米,分10殿12楼,有17堂阁和轩共367间,建筑面积达15288.82平方米,现在比以往更辉煌。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