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正》
中国现存最古的科学文献之一。原为《大戴礼记》中的一篇。《隋书·经籍志》在《大戴礼记》之外,另有《夏小正》一卷,可知当时已有《夏小正》的单行本流传。《夏小正》按夏历十二个月的顺序,分别记述每个月中的星象、气象 、物候 以及所应从事的 农事和政事 。其 星象包括昏中星,旦中星 ,晨见 、夕伏的恒星 ,北斗的斗柄指向 ,河汉(银河)的位置以及太阳在星空中所处的位置等等,例如“正月鞠则见,初昏参中,斗柄悬在下”。现在流传下来的《夏小正》,内容已有部分残缺和错乱,而且《夏小正》的正文与后来注释的传文混杂在一起,难以分辨,所以也有称为《夏小正传》的。据分析 ,正文只有 400 余字。关于《夏小正》是否夏代的书的问题,众说纷纭,但至迟在春秋时代已有此书,当无疑义。书中有取自更早时代的资料,也是可以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