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书堂
1.革命人物傅书堂(1905—1961),原名傅余庆,绰号“大杠子”。山东省高密市北关人。1919年小学毕业。1920年考入青岛四方机厂艺徒养成所。曾多次参加工人罢工斗争,逐渐成为工人运动的骨干。1924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国共产党四方机车厂支部委员会书记。1925年2月初他参与领导四方机车厂工人罢工斗争,使罢工持续9天。发表《胶济铁路四方机车厂工人罢工胜利宣言》。此间,胶济铁路总工会成立,他被推为副委员长。1925年4月,任中共四方支部干事。同年5月,与伦克忠参加了在广州举行的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会后,两人陪同中华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刘少奇到青岛考察工运情况。返回青岛后,连续组织了三次大规模的工人罢工斗争。7月,为躲避军阀张宗昌的缉捕回到高密。8月,他创建了中共高密城市支部并任支部书记。党支部建立后,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发展党员。1926年3月, 被派赴坊子建立中共坊子铁路支部委员会,并任书记。1926年5月,他按照中共山东地委的指示,重返青岛,协助邓恩铭整顿党、团、工会组织。同年秋,鉴于高密党员发展快,党支部建立多,经中共山东地委批准,他回高密组建了中共高密地方执行委员会并任书记。1927年3月,任中共山东区委特派员。10月,任中共山东省委常委。11月后,任省委工人部长。1928年2月,奉命返回高密贯彻中共“八七”会议精神,策划武装暴动。同年10月4日晚,他同省委巡视员刘子久和高密县委的同志在诸(城) 、高(密)、安(丘)3县交界处发起潍河秋收暴动。1929年2月,代理省委书记。3月,由中共中央派往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30年加入苏联共产党。后遭诬陷,入狱多年。1953年平反昭雪。1954年6月,他回到阔别25年的祖国。 他回国后即向党中央提出恢复他的中共党籍, 经中组部审查,于1956年10月22日作出决定,恢复了他的党籍。先后任外贸部机械进出口公司工具处科长兼俄语翻译、副处长、山东省机械厅技术处长。 1961年9月29日,在北京医院与世长辞,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2.中国民航山东管理局前副局长傅书堂(1919~1986)夏津县郑保屯人。幼时家贫,15岁辍学当学徒。后加入国民党军,1943年靠自学考人国民党空军航校,尔后赴美深造。回国后,在国民党空军第一飞行大队任飞行员。因不满蒋介石发动内战,而被迫停飞,任教官。1949年随航校迁台湾。在台目睹国民党的腐败,及美军欺压中国人的行径,极度愤慨。于1956年8月15日借三机编队训练之机,毅然驾机飞回祖国大陆,受到福州军区领导人和周恩来总理接见。总政颁发奖金8000元,授中校军衔。1982年入党,后调任中国民航山东管理局副局长。1986年2月病逝于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