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门穴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1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章门穴

Zhāng mén(LR13)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

〖解剖〗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肋间动脉末支;布有第十、十一肋间神经;右侧当肝脏下缘,左侧当脾脏下缘。

〖主治疾病〗腹痛,腹胀,肠鸣,泄泻,呕吐,神疲肢倦,胸胁痛,黄疸,痞块,小儿疳积,腰脊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足三里穴治荨麻疹、组织胺过敏症;配天枢穴、脾俞穴、中脘穴、足三里穴治肝脾不和之腹胀、痞块、胁痛、泄泻、消瘦;配肾俞穴、肝俞穴、水道穴、京门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阳谷穴、气海穴治肝硬化腹水、肾炎。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附注〗脾经募穴,八会穴之脏会。

章门穴脾募,脏会,足厥阴少阳之会。

〖别名〗长平,胁髎,季胁,脾募,肘髎,肘尖,后章门,季肋。

〖穴义〗肝经的强劲风气在此风停气息。

〖名解〗

1)章门。章,大木材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强劲风气在此风停气息。本穴物质为急脉穴传来的强劲风气,至本穴后,此强劲风气风停气息,风气如同由此进入门户一般,故名。后章门名意与章门同,后是与脾经冲门穴的别称前章门相对而言的。

2)长平。长,长远也。平,平坦也。长平名意指随肝经强劲风气扬散的脾土尘埃在此降落使腰侧腹部肌肉变为平坦之状。

3)胁髎。胁,指穴在胁部。髎,孔隙之意。胁髎名意指随肝经风气扬散的脾土微粒由胁肋部位降落腰腹下部。

4)季胁。季胁,小胁之意,此指本穴所在的部位,无它意。

5)肘髎、肘尖穴。古有用肘尖点墨寻穴之法,肘髎穴、肘尖之名即来自该法。

6)脾募。募,募集也。本穴为天部的脾土尘埃归降之处,故为脾经募穴。

7)脏会。脏,指五脏的各种气血物质也。会,会合也。本穴物质为天部的弱小风气,此弱小风气中包含有五脏特性的五种气血物质,有属肾的水、属脾的土,还有其它脏腑传来的各种精微,为五脏气血的混合之物,故为脏会。

8)足厥阴少阳之会。本穴物质不光为急脉穴传来的强劲风气,还有胆经辄筋穴冷降而至的水湿之气,故为足厥阴少阳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和缓之气。

〖运行规律〗散热冷降后归于地部。

〖功能作用〗降浊固土。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点刺出血或灸之,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